广东最美基层生态环境工作者刘可旋:巧用科技“神器”提升东莞“气质”

10.03.2021  15:29

2020年,东莞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在全国、全省均排第二名,空气质量达标率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

东莞靓丽“气质”的背后,离不开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刘可旋和她所在的团队,她们用汗水和智慧化解影响空气质量的“疑难杂症”,为东莞大气污染防治构建“人防+技防”体系。由于成绩突出,刘可旋荣获“2020年广东省大气污染攻坚先进个人”“东莞市政府硬任务个人嘉奖”,获评广东最美基层生态环境工作者。

▲刘可璇(左一)和同事借助科技设施解析大气污染源

率先解析东莞大气污染源

2004年,刘可旋从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毕业后,便加入了东莞环保大军,先后在多个岗位锻炼,对生态环境工作有较深的认识和独到见解。

大气污染问题是环境治理领域的“疑难杂症”,非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不可。多年来,刘可旋充分发挥她的专业优势,带领同事们深入开展调研,与市气象局、交通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监测中心站等10多个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从能源、交通和产业三方面着手,用手术刀般的精准和绣花的功夫,对辖区内所涉企业进行针对性管控减排,对每个污染对象制定详细的治理方案,工作量巨大。大家经常加班加点,临近深夜,办公室仍然灯火通明。

东莞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之前,刘可旋和同事未雨绸缪,着手研究大气污染治理之策。2014年,东莞制定并实施《东莞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14-2017年)》等相关条文。2015年,东莞推出《臭氧污染防控专项行动计划(2015-2017)》,提出VOCs污染治理“三个一批”源头防控等策略,开展颗粒物“冬防”行动和臭氧“夏防”行动。2018年4月,东莞出台《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为全市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明方向。

可以说,东莞是国内最早完成PM2.5、臭氧和VOCs源解析的城市之一,也是最早提出臭氧污染防控问题的城市之一。其中,就凝聚了刘可旋和团队大量的心血。2018年,东莞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同时推进33个镇街(园区)逐步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市镇两级大气办配备120多名专职人员,逐步完善了大气巡查、督查、信息报送服务等机制,并邀请暨南大学专家团队对各镇街进行技术帮扶,打造出一支上下联动、科学防污治污的联合战队,打开了东莞大气污染防治的全新局面。

搭建大气污染防控监测网

空气质量好坏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寿命。”刘可旋称,生态环境工作者要像医生一样,及时化解影响环境质量的“疑难杂症”,让老百姓呼吸新鲜的空气、喝干净的水、吃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治理大气污染,必须构建“人防+技防”体系。“有了科技的力量,才能做到望闻问切,手到病除。”刘可旋说。目前,东莞已有800多家重点VOCs企业安装了过程监控设备和末端监控设备,而这只是刘可旋团队引进的众多高科技“神器”中的一种。

2018年,东莞33个镇街(园区)建成了46个监测站点,如同46个网结,编织成一张庞大的大气防控网络,守护着东莞空气质量。2020年,东莞又推进建设核心控制区128个微型空气监测站、2个颗粒物雷达和10个环保视频监控系统,推行使用VOCs走航监测车,进一步扩大涉VOCs企业在线监控范围,搭建起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的大气污染防控监测网络。  

高科技力量运用给违法企业以莫大的震慑。”刘可旋感慨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遵纪守法。经过刘可旋团队“环保医生”式的精准治理,近年来,东莞的空气质量实现了大幅度改善,“东莞蓝”不断被广大市民刷屏,蓝天白云已成为新常态。

刘可旋称,既然有幸成为“环保医生”,就有责任拼尽全力让广大市民呼吸更好的空气,享受更多的蓝天。“头发变白了可以染,空气被污染了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就会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文字:周桂清

摄影:周桂清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