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品安为阳江捕捉高铁通车机遇支招

23.12.2015  17:50

交通体系要与高铁对接

深茂铁路通车以后,面对一齐涌入的游客、资本和商品,沿线城市该怎样变革,才能抓住发展机遇? 昨日上午,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刘品安,做客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专题培训班,为期待高铁改变生活的阳江干部群众,解开心中的问号。

高铁带来深刻的消费与产业变革

刘品安说,我国已建成“四纵四横”共40多条线路的高铁网络,通车里程已达1.6万公里,成为拥有全球一半以上里程的高铁王国。同时,我国高铁产业形成了独自的重要特点:首先,中国是全球唯一能生产档次齐全并适应不同气候条件高铁产品的国家;其次,中国高铁的单位成本及票价收费远低于欧洲和日本,具有全球性竞争力。

快速形成的高铁网络对中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格局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高铁效应的主要作用就是优化资源配置,淡化城市间形态边界,有利于产需衔接和互动,促进有限的资金、技术和人力等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将借助高铁推进中西部城镇化、实现区域经济转移及空间布局的深度重整,进而将颠覆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

深茂铁路打造粤西经济区“升级版

贯通粤西地区的深茂铁路建成在望,沿线的7座城市、近5000万人口紧密相连。其中,阳江到广州将形成1小时生活圈。

对于阳江,这意味着什么?刘品安说,深茂铁路通车后,将在粤西和珠三角之间形成一条大容量,高密度的通勤路,从而极大地促进经济社会的联系,将有利于更好更快推动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打造粤西经济区“升级版”。

作为深茂线上的节点城市,阳江的机遇与挑战同在。刘品安认为,首先要有同城发展的意识,重新准确定位,调整发展战略,调整产业规划,按照“有特色、无落差”的要求,做到交通同线,电力同网,环境同质,生态同建,通过“大融合”实现“大合作”。其次,要让沿线交通体系与深茂铁路节点实现无缝连接,真正分享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

阳江要打好“产业牌”“海洋牌

迎接高铁经济时代的到来,阳江应当抓住哪些重点?刘品安回答,重点之一是打好“产业牌”,促进产业对接和区域基础设施对接,其次,是打好“海洋牌”,发展壮大临港经济、滨海旅游业和深海渔业。

刘品安重点谈了产业对接。他说,阳江要进一步融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承接产业链的细分与合作,把珠三角制造逐渐变成阳江制造,中国制造。在珠江西岸打造以阳江为核心的重要基础件发展格局,加强与珠海合作,打造通用航空装备的“一核一点”发展格局,打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一核四点”发展格局。加强与佛山市(顺德区)合作,打造智能制造装备的“双核五点”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