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视频】太史刘有言:乾隆时期广东的珍珠价格

05.05.2016  02:22

    在清朝中期之前,广东的珍珠价格并不贵,据赵翼的《檐曝杂记》记载,广东珍珠之所以后来价格上升,是一位巡抚大量收购珍珠,抬高了价格。当时珍珠分为豪、蚌两种,这两种区别很大,豪珠有底稍平,状如馒头,而色微赤;蚌珠则有极圆者,光洁白可爱。

    珍珠要看品相,如果有皱纹或者有点倾侧,则卖不起价。如果外形很圆,但是有一两点黄晕,卖相不好则也会影响价格,而上品的标准则是,要圆润无瑕疵,要有精纯的光芒。如果有瑕疵,哪怕经过反复精心的打磨,所发出来的光芒还是不太自然。赵翼见过一颗三钱重的珍珠,大小如龙眼,上面有一点点黄晕,都已经卖到一万两黄金的价格,赵翼惊叹说:“若无疵,虽二万金不得也。”真正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玩的奢侈品。

    如果是用珍珠串成的数珠那就更了不得了,数珠也就是念珠。总计108颗,如果用珊瑚、青金石等串成,则价格约“四五千金”。凑不齐108颗珍珠,则用珍珠串成记念挂,这是另一种小型的数珠,一串十颗,这十颗的形体、大小和光辉必须一模一样,从几百颗珍珠当中选出来,挺不容易,加起来的价格大概是四五千两黄金。赵翼做了一个估算,将数珠的主体构成部分和标配合计起来,没有个三万两黄金是凑不齐的。当然,珍珠未必要以圆的为贵,如果碰上天生奇形的,更是宝贵,例如有葫芦形的,胆瓶形的,只不过很难配对。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赵翼对夜明珠的传说也表示怀疑,他说见过很多珍珠,放在暗室里,从来没见过其发光,“然置之暗中绝无光。不知古所谓夜明珠者,又何物也。”(广州日报记者 刘黎平 拍摄剪辑 黄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