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刘永生走红“朋友圈” 全媒体报道获广泛关注

18.05.2016  11:49

  蕉岭南磜村刘永生辞掉月薪万元工作,十年时间日夜守护瘫痪母亲的故事,经《梅州日报》等本地媒体及其微信公众号报道推送后,不仅引发了微信朋友圈转发、点赞及评论热潮,还引起了不少热心人士关注,促成了其同窗旧友本周六的探望之行。

  记者留意到,昨日15:48至15:56,短短8分钟内梅州日报社“梅州时政”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刘永生事迹微信上,便增加了4条留言。微友们均用“大拇指”对刘永生的孝举表示感动与赞扬。微友“碧海无边”评论:“刘永生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要是我,暂时还做不到。”微友“幸运的鱼”则感慨:“别让老父母亲等太久,他们没有多少时间跟你们耗了。”

  刘永生的小学老师黄福昌告诉记者,他在朋友圈发了刘永生的故事后,收到许多评论和点赞。“有许多人在微信聊天群里转发了我这条朋友圈。”黄福生说,“大家还发起了探望活动,有两三百人响应。计划本周六先由三五名梅城、蕉岭的同窗旧友代表大家去看看刘永生和他母亲。”对此,刘永生在朋友圈回应:“谢谢大家关心,我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

  “百善孝为先”,不少市民受到刘永生的正能量影响,纷纷表示要以其为榜样,对父母多尽孝道。市民曾女士说,于她而言,孝道就是“工作再忙,能回家吃饭就回家吃”。嘉应学院学生温竞红也表示要学习刘永生孝敬父母的举动。他说,尽孝的形式多种多样,主动每月一次给父母电话问候,多和他们交流,学习他们的优点,也是一种孝道。

  嘉应学院社会科学部教授陈红心认为,常伴老人身边是一种孝道,但不是唯一。孝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被孝敬的人感到快乐、幸福,就是孝顺。“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孝是一种本能,是不需要通过教化来培养的。”陈红心说,“尽孝不是单方面的给予,需要子女和老人双方磨合。现在物质已不匮乏了,我们应更加重视老人真正需求。”

  (黄焱  马健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