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晓梅:以创业创新助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

24.06.2015  19:2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起重要推动作用。“十三五”时期广东仍将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拐点上,必须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让创业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支撑广东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经验和启示。

创新断层凸显广东产业发展短板,广东面临“二次创业”关键时期

改革开放36年来,广东依靠政策红利和低成本要素驱动,迅速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自1989年始连续25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首位,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转变为“世界工厂”的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为中国经济30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但是,目前广东仍存在着“创新断层”的深层次矛盾。表现为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和“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困境,面临“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广东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仍不完善,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创新评价机制尚未建立或完善,科技、产业、教育、财税、环保等政策扶持自主创新协同不够,自主创新的法制、税负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制约了企业和社会的创新活力,导致产业层次低、竞争力不强。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电子信息产业中80%的专利技术来源于国外,微电子、光电子、关键芯片和基础材料发展滞后,装备制造业中的精密驱动件、控制件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存在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隐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

以创业创新对接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常态”下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动力机制转换

新常态”下广东必须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思维进行新的调整,以创业创新对接融入产业转型,引领整个产业体系的重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产业发展走向全面的创新驱动。

一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全产业链的整体创新,把科技创新、生产工艺、市场营销、品牌塑造以及产业集聚等结合起来,从整个产业链的层次通盘考虑,把更多的现代生产工艺、现代商业技术、现代管理方法整合进产业价值链中,与产业创新同步推进。二是以创业创新推动存量企业的技术改造,不断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善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以创业创新促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及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借助互联网平台,将硬件制造、软件与数据服务、生活服务等结合为全产业链生态系统,以互联网思维实现创新“路径突破”。四是以创业创新提高企业效益与发展质量,提升研发、设计、采购、仓储、物流、营销、服务、融资、技术支持服务等环节的价值增值。

推动广东迈向全面创业创新时代的制度设计,构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加强横向合作,构建“政产学研资介外”相结合的合作型创新体系。积极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为纽带、“政产学研资介外”相结合的合作型创新体系,完善以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为核心的产业化机制,以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把承担政府政策性、公益性目标与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整合一定区域内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及海外科研机构等诸多方面,使其密切合作,发挥好区域的整体创新优势。

二是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三链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融合,破解“技术孤岛”困境。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构建包括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业投资、担保资金和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等在内的覆盖创新链条全过程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金融服务体系,破解“产业旱地”困境。

三是创新“育才融智”机制,提升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建立相关部门与高层次人才对接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在居留、出入境、资助、教育、职称、医疗、税收、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系统化特惠政策。探索推行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制度和创新科技人才持股制度,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选拔、考核、评价与奖励体系,建立以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为主导的科技人才综合评价体系,打造育人、用人、留人的“创新人才特区”。

四是塑造创新文化,建设良好的社会创新环境。宣传部门及新闻媒体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要大力宣传技术创新的重大成就、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团队的先进事迹、先进经验。发展创新文化,营造人人想创新,个个能创新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形成全民、全域创新局面。塑造鼓励创新、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竞争合作、注重长远的“创新文化精神”,激发全民、全域创新潜能,推动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实践。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创新教育,进一步出台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