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自创区齐飞 广东建全球最活跃创新生态圈

13.11.2015  11:11

12日,省委、省政府在广州举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珠三角自创区”)建设启动会议。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珠三角自创区由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国家高新区打包申请,仅仅经过半年就获得批准,是目前全国已批示范区中涵盖城市最多的一个。之前,深圳市已在去年步入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样,广东同时拥有珠三角、深圳两个国家自创区,构成我省自主创新新格局。在启动会议上,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说:“希望广东在自创区建设中解放思想,先行先试。”

●南方日报记者 林亚茗 曹斯 通讯员 叶青

建设自创区有底气有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三角地区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的作用,率先成为全国市场体系最完备、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地区,也是我国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广东的经济发展量质并举。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和较完善的配套体系,以占全国0.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9.08%的GDP;而且其研发经费支出约15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6%,已经步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

创新资源在这里加速集聚,成为我国家自主创新的高地。全省拥有138所高等院校、约11000家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00家省重点实验室、1700多家产学研创新平台、100多家省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还建有广州超级计算中心、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中微子实验室(二期)等大科学工程。

如今,我省技术自给率达70%,接近创新型国家/地区水平;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第一,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一半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研发人员,规模均为全国第一。

科技体制改革探路闯先

珠三角在科技创新政策和做法上有多项走在全国前头,率先在全国开展“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路径;积极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集聚了创业投资机构超过2800家,管理资本规模超过3500亿元,广州、佛山等区域产权交易平台累计挂牌企业6000多家。

特别是今年以来,我省出台了包括研发准备金、创新券、孵化器财政后补助、天使投资和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政策。

而且,我省积极推进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科技创新、城乡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的一体化。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以广深两个超大城市为核心,以珠海、佛山、东莞等大中城市为骨干,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1小时经济圈,并与港澳两个特区协调发展。

珠三角城市群作为国家三大城市群之一,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利于实现与港澳的优势融合,促进创新要素在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把粤港澳创新圈建设成为世界级创新中心。

以开放式创新为主线

记者还从省科技厅了解到,自创区的建设目标定位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具体内涵包括:

一是开放创新先行区。以灵活的机制体制,打造我国参与全球创新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引领珠三角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为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探索新模式。

二是协同创新优化区。突破行政管理体制等“制度性障碍”,建立有效的跨境、跨城的创新合作协调机制,联合香港、澳门、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全球最活跃的创新生态圈。

三是转型升级引领区。形成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实现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培育若干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业态,推进产业升级和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四是创新创业示范区。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环境,大力吸引海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和团队来珠三角创新创业,建设国际性创新创业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