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综合保税区利市利民

16.11.2015  12:45
本报报道,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何力近日来梅调研梅州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市委书记黄强希望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积极指导梅州做好申报工作,力争梅州综合保税区早日获批设立,助推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加快建设。

  ■ 卜志敏

  本报报道,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何力近日来梅调研梅州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市委书记黄强希望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积极指导梅州做好申报工作,力争梅州综合保税区早日获批设立,助推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加快建设。

  综合保税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内陆地区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具有存储进出口货物和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及分销配送、国际中转等功能。进入保税区的产品,可以实行退税,而国外产品则可以享受免税的优惠政策。凭着这些政策优势,综合保税区对企业很有吸引力,可吸引投资促进产业群的发展。近年来,江苏宿迁、广西梧州等地围绕“边申报、边建设”的原则,用保税区独特的功能优势带动产业集聚,用产业集聚促进政策功能的辐射,在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梅州当前正着力构建嘉应新区、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梅江韩江文化生态健康旅游特色产业带“一区两带”的格局。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将使梅州目前产业加工制造、商贸物流得以向国际采购、国际配送两端延伸,实现加工制造向贸易服务的升级,从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与竞争,缩短对应上下游产业链原材料和产品配送时间。同时,综合保税区还将使梅州更好地吸引物流、人流、信息流,引进先进理念、管理模式与运作机制,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赢得新的动力。

  对市民来说,综合保税区的建设,也将带来巨大的实惠,大量国内外商品可以直接进入梅州消费市场,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以实惠的价格买到丰富的境外商品。因为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入货物实施全程严格监管,质量从源头上得以保障,相比海外代购和传统“海淘”,保税区商品质量更让人放心。

  当前,各有关方面已就梅州综合保税区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上下要倍加珍惜工作成果,切实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对于加快梅州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功能布局、带动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把综合保税区建设各项工作引向深入,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助推梅州振兴发展的有力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