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敢创敢作为 精彩由你来

11.04.2016  19:44

  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作为华南企业家摇篮的华南理工大学,更是被创新创业的春风吹皱了一池春水。前有“彩电三巨头”榜样的力量,后有胡云睿、陈第这些后起之秀,华南理工大学在创新创业的路上从来都不寂寞。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之下,华园里涌动着许多澎湃的心。

 

肥水养鱼:注入资金动力

  王燕芳是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她与无线控制领域专业的小伙伴们目前参与了一个可穿戴设备项目的研究。“可穿戴设备”咋一听起来非常时尚,但是这个可穿戴设备与我们平时热捧的iWatch等娱乐设备不同,它有着更有用的应用领域——帮助有行走困难的人行走。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他们针对截瘫病人长期卧床或者坐轮椅引起疾病和生活不便,研发了可以帮助他们站立和行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可穿戴外骨骼康复设备。

功能测试图

  但是项目涉及了诸多知识领域,研究起来却是烧脑又烧钱。王燕芳介绍说:“我们装置采用的是maxon公司的电机,谐波减速器等都比较昂贵,平均每个电机价格在2万元左右;在机械结构方面,我们也不断修改方案,力求打造更适合用户穿戴的设备,都花费不菲。
  团队在研究之初经费非常紧张,他们没有能力购买国外的可穿戴设备作为研究的参照对象,只能观摩一些相关展览的展品,钻研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而且,就连行动不便的测试者参与实测时往返的车费,项目组都捉襟见肘。但是,目前最近团队申请得到了广东省攀登计划专项资金重点项目资助,这些资助为项目注入了活力,将有效解决项目研发过程中经费紧张的问题。王燕芳说:“有了攀登计划的资助,我们的辅助训练器材可以得到更新完善,为我们的持续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攀登计划是指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2015年华南理工学子有27个项目获批,总经费达72.5万元,获批项目总数及资助总经费均位居广东高校第一位。像这样的资助项目在华南理工大学有很多,如“百步梯攀登计划”、“学生研究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学校通过提供各种资助项目为学生创新创业解决资金难题,打造宽松的科研环境,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氛围,让想创业、敢创业的学生如鱼得水、充分发挥。学生们既能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有底气、有实力能够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  
  目前,华南理工大学通过各种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每年累计投入超过1000万元;设置各类创新班、强化班和教学改革试点班,每届学生达1000多人,超过学生总数的15%。
 
铺路搭桥:打造平台支持

  资金对于创新创业是非常关键的,但是仅仅有资金是万万不行的。华南理工大学还利用校友企业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牵线搭桥,加强校企合作,以共建学生创新俱乐部(实验室)等模式为基础,建设了340多个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强强联手,资源互补,鼓励、扶持、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创维创新俱乐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与其他兴趣社团不同,因为有了校企合作的基因,创维创新俱乐部更加具有活力,更加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职业能力的提升。俱乐部借助创维集团的科研平台优势,与企业技术研发部门开展合作。

俱乐部系列活动图片

  创维导师一般在寒假期间来校进行项目开发培训,俱乐部成员在暑假时到创维集团实习,参与创维集团的技术实践,如俱乐部承担创维集团IP v6探索项目的研发。同时,在创维集团软件院的指导下,俱乐部成员自主开展校园项目,如电视伴侣、双屏游戏、宝宝树成长等,项目经过创维集团指导和评比,如有商业前景则会获得进一步支持和投资。
  据学校团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创维创新俱乐部每年吸纳会员近百名,每年有近1000人次学生参与俱乐部的各类科技创新类的校园文化活动,俱乐部成员100%参与到校内外的各类科研项目中去。
  校企合作俱乐部只是华南理工大学鼓励创新创业的形式之一,同时学校还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配合项目推介会、组队沙龙、系列培训讲座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竞赛氛围,为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演练的平台。

 

筑巢孵卵:提供技术保障

  先进的科研设备对于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这些设备被锁在实验室里高高挂起,普通学生摸不得碰不到,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华南理工大学的科研实验条件不仅实力强,关键是平台开放,学校推动有较强实力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服务于普通学生。
  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研机构107个……在华南理工大学,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科研机构和实验中心都是面向本科学生开放的,这为学生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打造了一个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平台。
  明灯团队是一个从实验室走出来的技术创业团队,取名“明灯”,寓意怀着用技术创造美好生活的梦想。他们深入研究哮喘病发病病理,研发了一套便携式哮喘病监测系统,旨在为哮喘病患者点亮幸福之灯。

项目运行示意图

  他们当中的核心技术人员都是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的研究生,依托所在实验室---人体数据研究中心芯片设计实验室,在电子与信息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优良实验室器材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在这里展开了明灯之旅。团队成员郭珊山说:“我们借助华南理工大学人体数据研究中心这个平台大胆创新,该中心的科研设备为我们提供了实验保障,为我们突破技术难点提供强有力支撑。
  团队成员采用华南理工大学人体数据研究中心的数据映射技术来获取病理指标,他们专门针对哮喘病患者成功研发了国内首套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哮喘病情电子监测系统。现项目在试运营阶段,同时明灯团队将以此项目作为创业的敲门砖,拟在1年内注册成立永诚监护有限责任公司,不断研发新产品,致力于为哮喘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华南理工大学除了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软环境,也积极构建硬条件,努力整合现有场地资源,建立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学生创业体验馆、学生创新工作室、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室,着力构建“创业教育-项目孵化-创新研究”的三级联动平台,紧紧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提供“一站式”服务。
 
  一个创业创新激情燃烧的社会,一个生机无限、充满希望的校园。在这里,我们真诚地尊重每一份奋斗的价值,努力让创新创业的血液在青春里自由流动,让创新创业的精神在华园学子中蔚然成风。(文/王云昀 图/被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