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创新发展 珠三角加速迈向“驱动拐点”
新年伊始,珠三角各市纷纷召开市委全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广东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谋划“十三五”发展。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面向未来,珠三角将以什么方式行进?南方日报记者盘点梳理各市全会报告发现,“十三五”新开局,珠三角各地重点谋篇布局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各市还抢抓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机遇,加快布局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南方日报记者 郑佳欣 何康杰
趋势1.优化发展
珠三角争创多项“第一”
记者浏览珠三角各地市委全会报告发现,各地成绩单中晒出多项“第一”,折射出经济新常态下珠三角发展的矫健步伐。
深圳发展拿下多个“全国第一”,让人眼前一亮。去年深圳财政收入7240亿元,增长30.2%,增速在全国大城市中排名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05%,目前世界范围内只有以色列和韩国超过4%。深圳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
珠海去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038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跃居全省第一位,人均GDP约2万美元。珠海连续两年蝉联中国社科院宜居城市竞争力全国第一,入选国家首批生态园林城市。
佛山新城成为全国第一批“中欧城镇化合作示范区”,并荣获“首届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奖”。
江门探索江澳金融合作,成为全国首个与澳门签订金融合作备忘录的地级市,同时深入推进广东唯一的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工作。
中山本科与重点本科录取率均高居全省第一,率先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
趋势2.创新驱动
抢占国家自创区新风口
纵观珠三角各城市的全会报告,均是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展开。其中对创新着墨尤多,这也预示着,在“十三五”开局,珠三角将着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作为创新标杆的深圳,全会报告65处提及创新。其中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围绕基因工程、干细胞、移动通信、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力争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09%。2015年,这个数字是4.05%,按照2015年深圳GDP总量17500亿元计算,4.05%的资金是超过700亿的惊人投入。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珠三角各地创新战略的关键词。
当前,广州正抓紧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嵌入全球创新链条、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广州提出,将建立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机制,同时抓紧出台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方案,实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三年行动计划。
珠海的全会报告69处提及创新。珠海将抢抓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发挥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横琴、高栏、高新三大平台整体统筹的乘数效应,实现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的转换。
东莞在谋划以参与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创新核—创新轴—创新网”的创新体系,主动承接广州、深圳全省创新“双核”的辐射,全面融入珠江口东岸创新走廊发展。而中山将整合各专业镇的创新集聚点,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落地实施。
佛山的两大创新提法让人耳目一新:佛山将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发展和利用行业最新科技成果,在专业领域和重要环节上成为“小众领袖”,占据核心市场;打造以“工匠情怀”为内涵的“人才特区”。
江门把“创新驱动取得突破”列为“十三五”时期的重大任务,将围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做文章,打造珠西智谷、珠西创城等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竞争力强的民营骨干企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
而在惠州,创新能力、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工业技改被作为落实创新驱动的“五大抓手”。惠州将力争到2020年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肇庆将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将加快肇庆高新区创新驱动引领,积极培育和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培育引进创业创新型人才。
事实上,珠三角的创新发展全国关注。新华社日前撰文称,珠三角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拐点”正在来临。
“制度创新一直是珠三角的优势,这大大促进了珠三角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省人大代表、广州市社科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所所长尹涛说,珠三角的企业早就自发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推动创新驱动,政府和市场的力量要拧成一条绳。
趋势3.从供给侧发力
“十三五”开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开启。作为中国制造业重地的珠三角,机器人接管制造业流水线,“世界工厂”向“智造硅谷”转身,创新巨变正在发生。
从珠三角各地的全会报告看,珠三角各地正在向装备制造业发起冲刺。
珠海提出,将聚焦海工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优势产业,突破核心零部件,加速产业集聚,全力建设沿江沿海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格力国际智能制造基地、国机机器人产业园和云洲智能无人船产业基地为重点,争取智能制造取得较大突破。
佛山、东莞这两大制造业大市,正在从供给侧发力让制造变成“智造”。
佛山将围绕产业发展推进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从降成本、助融资、促创新、拓市场和强保障五个方面梳理重点改革事项,制定改革试点专项行动计划。同时,佛山将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投入,打造珠江西岸万亿规模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
东莞将大力开展融资租赁“机器换人”,力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到2020年达到1000亿元左右。2016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件聚焦机器人产业,将从以需引供、产业培育、全链布局等方面对全市机器人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中山加快出台智能制造实施方案,推动制造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重点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 产业技术 基础等瓶颈。
江门要打造高端轨道交通装备修造产业基地、物流运输及海工装备生产基地、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高技术专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摩托车整车及零配件装备制造基地、光通讯和视像装备生产基地。
趋势4.夯实基础
广深珠城市工作谋篇布局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更是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的第一年。
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城市工作的价值指向。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发现,珠三角各城市全会报告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城市工作,特别是广州、深圳、珠海三市,在城市工作上均有大动作。
在广州,曾经脏乱差的城中村正在变靓、变干净,“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建设正在树立起一批城中村“治理地标”。广州将坚持不懈抓好城市环境创建,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重点,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人民群众在广州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幸福。广州还将实施提升社会建设短板项目工作方案,完善社会建设评价体系。
深圳启动“城市管理治理年”,将全力加强城市安全管理和隐患整治。除了从严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和监管措施,突出重点领域全面动态排查,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深圳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安全应急力量、手段和机制建设,提升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推进“平安深圳”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注重夯实基层基础,加强重点区域治安整治。
珠海则在加快国际宜居城市的建设步伐。珠海将突出智能化、精细化、法治化城市管理,夯实基础,把城市基础信息数据库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实现地下管线、交通、环保、建筑等各类信息的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