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创新引擎” 优势互补打造广深科创走廊

04.08.2017  16:43

    8月1日,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公布了“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其中,广东9人榜上有名,全部集中在广州和深圳两座城市。中科院院士以及院士候选人通常实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这一名单客观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深两地在科技发展中的高端人才储备厚度和引领科技创新的实力。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中,打造好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将成为其中动力最强的发展助推器。如何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记者以广州、深圳为重点,从区域创新体系、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具体产业实践、院校科研机构智力支持等不同角度探寻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现状、前景及对提升湾区创新能力的影响。

  最强大脑 技术创新服务覆盖大湾区

  在粤港澳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广州堪称“最强大脑”。根据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广州蓝皮书: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广州无论是在原始创新还是在技术市场领域都有了长足发展,专利申请和发明申请的增长率均出现了跨越式增长。

  2015年,广州受高等教育人数达到319万人,超过2014年的巴黎大区和大伦敦。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广州高素质年轻劳动力的规模,已经能够和国际大都市相媲美。

  广州的“最强大脑”作用,不仅体现在SCI、专利申请等数字上,更体现在与这些数字密切相连的大科研平台及服务上。2013年,“天河二号”系统落户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经过四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完成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覆盖。

  自2013年研制成功以来,“天河二号”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能效比每瓦特19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超强性能,破世界纪录取得Top500排行榜“六连冠”;同时在更能代表实际应用性能的HPCG排行榜上获得了自该榜单设立以来的“五连冠”,至今仍雄踞国产超算系统HPCG性能之首。

  “天河二号”系统副总设计师、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卢宇彤教授介绍,通过不断优化应用环境、提升应用服务水平、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目前“天河二号”已部署了700多个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用户总数已突破2000家,是全世界用户数量最多、利用率最高的超级计算系统之一,2016年度机时服务合同总金额突破7000万元,2017年前5个月机时合同总数量较去年同期再增长60%。

  卢宇彤表示,目前超算中心已自南向北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服务纽带,在广东通过分中心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覆盖。

  创新引擎 创新力外溢辐射周边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深圳作为“创新引擎”,以创新力外溢辐射周边城市、区域协同创新的例子并不鲜见。

  深圳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称,目前,深圳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无人机产业研发制造之都,拥有300多家无人机企业,占据全球市场七成份额,大疆更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领军企业。

  “在深圳,大疆可享受齐全的配套产业链、便捷的交通运输、丰富的人才智力资源和开放包容的创业氛围。大疆今天取得的一些成就得益于深圳所具备的种种优势。”大疆创新副总裁徐华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徐华滨说:“对大疆而言,珠三角是重要的销售市场、生产基地,更是全球总部所在地。大疆的生产工厂位于深圳,全球总部目前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同时,广州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拥有充沛的智力资源。广州的各大高校是大疆每年校园招聘的必到之地。2017年,大疆RoboMaster机甲大师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南部赛区分区赛也在广州开展。”徐华滨表示,大疆期待在珠三角地区能吸引更多人才,发挥‘背靠大陆,面向世界’的区位优势。”

  除了高新企业爱到广州揽才,广州的智力人才资源,对急需转型升级的传统深圳企业同样魅力巨大。今年2月份,深圳南岭村的南岭生物医学研究院引进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容益康教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赵勇教授团队,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生物医学产业领域开展紧密合作,开展生物医药研发。

  “南岭村转型升级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缺乏顶尖的科研专业人才。”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说,此次签约南岭村以入股的方式携手中大科研团队,通过公司运作共同开拓生物医学市场,弥补了自身短板。

  补齐短板 携手形成强大集聚力量

  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需要“最强大脑”与高度活跃的市场携手,互补长短,深度合作,形成更为强大的集聚及辐射力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李罗力曾于7月30日在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三次专题研讨会上表示,广深作为珠三角的两大核心城市各有优势,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大“痛点”。

  对此,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陈鸿宇认为,以往广州和深圳之间,过度强调差异化的发展,比如从空间结构上,常常说广佛肇是一个圈,深莞惠是另一个圈。其实,广州和深圳无论在现实还是未来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极速发展的过程中,合作互补的相互需求都非常强烈,科技创新成为广深融合发展的一个“抓手”。

  在这方面,双方水平接近,都有共同需求,合作的态势远高于相互竞争的趋势。而广深的融合发展,对于珠江口东岸地带,以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市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同样认为,正因为广深的创新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二者从地理区位、创新基础等角度的协同合作才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以前,我们说得更多的是广州、深圳两座城市的较量以及后起之秀东莞的切入。而现在,发展势头凶猛的广州、深圳、东莞的创新联手,可以说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智力对接。” 深圳科通芯城董事长、硬蛋科技创始人康敬伟认为。

  支招

  应在最后一公里上发力

  对于广州、深圳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专家、企业家普遍认为,广州要更好发挥“最强大脑”优势,应在最后一公里上发力。

  陈鸿宇分析,深圳的创新主体是企业,靠企业推动创新,很自然地就会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的集聚、辐射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对于广州来说,则要在“创新大脑”上发力,加速成果在市场上的转化。

  他分析,广州的高校、科研机构大部分隶属于体制内,因此,科技创新首先必须要制度创新,要在机制上创新,大胆学习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广东省社科院现代化战略所博士刘炜分析,深圳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优势明显的IT硬件产业,而广州也应该着力打造在全球创新领域有影响力的产业,比如生物医药,就能成为一个突破的方向。“广州在基础创新上有优势,有人才基础,但转化不够,还要再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发力,可以与深圳成熟的创新市场体系相结合,共同发展。

  而对于深圳,在于科研力量的进一步夯实。康敬伟认为,深圳市场化程度高,对人才集聚吸引力,其创新更多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但短板在于高精尖的科研力量仍不足。“广州是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创新大脑’,深圳是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创新引擎’,东莞是制造业聚集的‘世界工厂’,三座城市有着极强的互补性。”他表示:“我们可以通过规划、政策的引导,来推动广深沿线的创新要素整合,让企业作为创新网络的联络者和催化剂。”

  郭万达认为,创新产业加上科研力量,是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关键。他认为,应在大湾区中建立起一个广深区域的协同创新体系,将企业、大学、研发机构、政府形成一个创新生态链条,把大学、研发机构、企业及地方政府的作用相互结合,并有效地发挥出来,两者结合的效果将是1+1大于2的。
  
  观点

  陈鸿宇(广东省政府参事、知名经济学者):“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形象地依附在广深高速公路上,但其并不以广州、深圳为起点或终点,大湾区中各个城市都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广深的融合发展,对于珠江口东岸地带,以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郭万达(深圳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创新产业加上科研力量,是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关键。

  数据

  2016年,广州获国家科技奖励16项,占全省获奖数的48.5%;发表SCI论文同比增长7.86%,总数达到20519篇,高于新加坡(14535篇)及以色列(18432篇)。2016年,广州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642件,同比增长163.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1892件,同比增长58.8%。

  湾区东岸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深圳的高科技企业居多,如华为技术、腾讯、中兴和比亚迪等,深圳44%的机构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报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