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强校大家谈】李新华: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创新强校的核心任务

19.05.2014  10:18

(校报记者林佳明根据录音整理)

  “创新强校”工程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形成更完善深入的教育体系,最终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换句话说,培养高质量人才,便是我们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创新,则是作为当今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一内涵。所以,“创新强校”只有紧紧地扣住“如何有效培养更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这一根本命题,我们的“创新”才能真正地做到“强校”,才能真正地做到育人。

那么,我们具体要如何做才能很好地利用“创新”去“强校”,去育人呢?我认为只有将创新和“交流、实践、积累、环境”这四大因素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的一系列的创新工作才能有效率,有效果。

第一,创新离不开交流。这里所说的交流,指的就是“校地交流,校校交流,院院交流,师生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落后的“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教育注定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面对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学校、学院和的人都有不同看法和解决方式。交流,可以把这些不同的主意和方法汇集起来,对其设计、结构、原理的优点进行合理综合、改进、互补,形成一个合力,达到理想目标,从而达到我们所说的“创新强校”,从而更好的解决有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难题,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第二,创新源自于积累。创新不是空中楼阁,是积累达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没有积累的创新,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它只能是天马行空。教育的创新,必须是基于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肯定过去的正确经验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在进行创新强校工程的过程中,绝对不能脱离我们过去积累的教育经验知识,不能盲目地“为了创新而创新”,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搞错了方向。而这,也是要求我们学院和老师要沉下心来做好自己的事情,踏踏实实工作,不断地从中积累经验,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最终达到强校和育才的根本目标。

第三,创新需要实践。创新强校工程本身是个很好的想法,但是如果没有人实事求是地去落实,去实践,它终究只能是个口号。而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取得好成果,并不是看你口号叫得有多响,而是看自己究竟做了多少件实事。近期,我们体院就游泳课等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使得我们的体育课程更加合理有效,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另外,我们还积极地与许多一流企业合作创建了实习实践基地,从实践中检验老师对教育的认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从而不断改善自己,做到真正的创新式发展。

第四,创新还要和环境条件结合。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院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只有首先明确自身的定位,再将创新强校和当下的环境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创新才不至于出现和实际水土不服的尴尬。所以一般来说,其他学校的成功方法是不能直接在海大套用的,我们还要在基于对自身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调整和改进,办出自己的特色。同样的道理,我们体院相比其他学院,虽然有着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共同目标,但也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性质。

因此,将我们的机制创新和教育工作同我们的现实环境牢牢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出成绩来,这是我们体院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一个核心,四大因素,这是我个人对创新强校的看法。实施创新强校工程,这是个很好的开端,但我们的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




(新闻主编:张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