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改”推动南海企业转型

27.11.2015  11:46
工业技术改造是广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四大抓手之一,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技改投入1220.9亿元,同比增长80.1%,带动全省工业投资超两成。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干说,因为所有产品都需要定制,所以每一张订单都是个性化定制小批量生产,所有的产品都具有唯一性。

原标题:“创新+技改”推动南海企业转型

国内家具的龙头维尚家具,年销售额已经超过20亿元。 资料图片

  工业技术改造是广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四大抓手之一,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技改投入1220.9亿元,同比增长80.1%,带动全省工业投资超两成。而作为全省技改的“标兵”,佛山南海的众多企业也打响了技改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南海区经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南海全区技改投资完成113.9亿元,目前已有9个项目通过省、市专项扶持的公示。在这背景下,“创新+技改”正成为越来越多传统制造业转型法宝。

  佛山传统家具企业维尚家具,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年销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值在去年成功突破20亿元;同样位于佛山南海的坚美铝材,一度被看作“夕阳企业”,近3年来投入将近5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后,公司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 李慧君 通讯员 王雅博

  7000个库位两天翻转一次

  维尚家具是国内家具定制的龙头企业,目前公司年销售额已经超过20亿元。作为一家高端定制企业,个性化是他们最大的特点,这决定了他们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加工模式上,与一般需要进行规模化生产的传统企业都不相同。

  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干说,因为所有产品都需要定制,所以每一张订单都是个性化定制小批量生产,所有的产品都具有唯一性。

  “我们最开始进行技术改造的就是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黎干说,收集到大量订单数据后,订单系统会将所有的订单进行分解、重新合并。例如,将所有订单中对某一板材的需求合并在一起,用同一块材料的不同部位来生产。采用这种方式,板料基本能被各个部件填满,即使是边角料也能被有效利用。据了解,维尚家具生产材料的利用率比传统家具生产的利用率高3%,目前最高能达到91.5%。

  除了原材料的利用外,仓库管理一直是高端定制企业最为头痛的地方,鉴于每件物品都具有唯一性,这也要求与传统的企业仓库要求不同。

  2014年,维尚家具开始对14层高的立体仓库进行改造,从而大幅提高了仓库的分拣率和利用率。“首先每个产品都会有一个独一的二维码,产品放上去之后,只要扫一下二维码,产品就能立刻调过来并发送走。”黎干说,目前整个仓库有7000多个库位,两天之内都会7000个位置翻一次,节省人力的同时储存空间也大了,整个仓库也不需要叉车运输,只需要发出指令即可。

  “整个立体仓库改造投入了1亿多元,但是使用率得到了大幅提升。”黎干说,仓库进行改造以后,一共节省了150人,进仓出仓效率大幅提高,同时运转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据了解,从2012年到2014年,维尚每年的研发成本投入增长都超过50%,去年研发投入高达5000多万元,目前研发人员合计超过600人。黎干说,目前正在筹备的第五分厂,共投入了10亿元,可基本实现全自动化。

  传统企业以技改提高行业竞争力

  作为传统行业的典型代表,广东坚美铝材有限公司也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我国铝挤压工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在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了集约化程度低、生产装备自动化、精度花、集成化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如何通过技术改造,解决铝型材技术水平低、设备老旧等问题,也考验着坚美铝材这些龙头企业。

  从2013年开始,坚美铝材陆续进行技术改造,包括挤压设备燃料置换术改造项目、环境友好型门窗系统生产升级技术改造项目、铝型材挤压机及模具仓储智能自动化升级技术改造等一共10多项技术改造,前后投入将近5亿元。

  “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公司的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坚美铝材相关负责人说,比如2014年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8%以上,并接在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方面有很好带动,单单是通过节能的煤就实现了经济效益将近3000万元。

  坚美铝材的负责人表示,从长远看,该举措符合公司产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提升公司两化融合水平,实现企业加快向环保节能型、高效创新型的现代企业转变及加快向新型材料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转变的目标,给行业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同样受益于技术改造的还有菱王电梯。位于狮山的菱王电梯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电(扶)梯的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安装、维保等,目前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欧洲、南美洲和非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技术改造是一项持续的动态发展的活动,企业不进行技术改造,将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改革的步伐。”广东菱王电梯的相关负责人说,产品的竞争不仅仅在国内还要面向全球的竞争,而要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要不断地创新和技术改造。

  2014年,菱王电梯投入大笔资金对狮山总部生产车间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包括对产车间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通过引进客梯轿底焊接机器人、井道件焊接机器人、上下梁机器人焊接等一系列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试验设备,结合国际先进的电梯生产技术,建立起电梯钣金全自动柔性生产线、电梯结构件全自动焊接生产线等。

  这一改造为菱王电梯在制造升级和引领电梯产业向智能化制造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以开展的生产车间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为例,改造后公司年生产能力从原来的4000多台提升到8000台,同时订单生产周期将从原来的7天缩短到5天。”上述负责人说,通过引入机器人结合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作业,同等产量条件下,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后,同一条生产线加工相同零件的用工人数比原来的岗位设置减少9人;假如在产量翻倍的情况下,企业的直接生产人员数量增加不超过50%,人力成本下降了。此外,技术改造后也能极大减轻人工作业者的劳动强度,减少焊接、搬运等作业岗位的职业危害。

  技改年度投资超百亿元

  除了对生产线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外,如何通过对生产车间里的小细节进行改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也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

  广东伟业铝厂集团有限公司对25台挤压机液压剪普通电机进行了异步伺服器加装。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普通电机在非工作状态时保持空转状态,将多余的液压油通过溢流阀回流至邮箱,造成的能量损失高达20%到30%,而加装异步伺服器从根本上克服了这一弊病,当系统需要的流量发生变化时,电机的转速随流量命令大小而改变,使得泵的排出流量改变,真的做到需要多少供多少的控制,大大减少了溢流造成的能量损失,使电机能按照实际工况调整转速,节约电能。

  “我们改造之后测试发现,加装异步伺服器后,设备每天可以节约80度电,相当于每吨料节约80度电。一年下来的节能量非常惊人。

  这样的微小技术改造在日资企业里面的精益生产则体现得更加的淋淋尽职。在佛山丰田纺织有限公司里面,大到生产线,小到一刻螺丝的改造都得到公司的重视。在该企业里的个生产工序上,需要工人手动把零部件翻转过来再抹上润滑油,此举不仅效率较低还要浪费人员。

  鉴于此,丰田纺织公司内部员工自主研发了一个跷跷板翻转,通过跷跷板原理,把零部件翻转过来,而这样的一个小技术改造投入仅需2万多元,还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企业两个多月就回收了投入的成本。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2015年1—8月,南海区技改投资分别完成88.4亿元、100.5亿元、86.9亿元,占全市比例的36.9%、36.1%、33.5%,完成总量连续2年居全市首位,成为全市唯一技改投资年度完成额超百亿元的区。

  而在《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要求下,未来三年,南海技改投资目标年均增长28%,合计达到505亿元,其中2015年、2016年、2017年计划分别完成130亿元、165亿元、210亿元,争取5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改。

  南海区经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会以企业技术中心创建为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同时加强与各类创新平台合作,借力借脑,为企业实施技改提供技术、人才服务支撑。并发挥自主创新主体意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助推区内企业创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