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深圳:创新绿洲生机勃勃
人民日报记者 叶子 白之羽 陈凌
“谢谢大家来看我!”在深圳神州云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门口,可爱的客服机器人艾娃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迎接客人。如果你曾留意,在全国许多城市的机场、高铁站、医院、银行等地方,都有艾娃的身影。而他的“家长”——神州云海,是深圳一家成立才3年的创新型企业。
像神州云海这样的公司在深圳还有很多。“牵住创新发展这个牛鼻子,走好创新发展这步先手棋。可以说,现在的深圳已经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创新绿洲’。”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说。
深圳建市之初,全市大学、科研院所数量都是“零”,科技资源“一穷二白”。经过30多年不懈努力,率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4个90%”的鲜明特征,即90%的研发人员、研发机构、科研投入、专利生产集中在企业。到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13%,接近全球最高的韩国、以色列水平;PCT国际专利2.04万件、占全国的43.1%,连续14年居全国城市第一位;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达168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2万家,各类人才总量超过51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2.9%;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8%,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深圳,已从“世界工厂”华丽转身为“硬件天堂”“创客之都”“创新之城”。
深圳的创新发展,改革是强劲“引擎”。
“这是国内首个适用于大面积真皮缺损修复的人工真皮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是我们与国外一家公司合作开发的分子诊断及测序技术,世界领先……”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嵇世山激动地向来访者展示研究院的创新成果。
这个累计孵化了1500多家企业、培养出21家上市公司和3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新型研究院,正是源自深圳深化教育改革、建设新型研究机构的先行先试。
嵇世山介绍,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实行企业化管理,坚持实验室(或研发中心)与产业化公司同步组建,研发团队分享技术股权,管理团队合法持有股权等。被称为“四不像”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成功创新,带动了大批高校落户深圳,也使深圳高新区由“成果产自厂房”转变为“成果产自大楼(高校、研究院)”。
深圳的创新发展,开放也是有力推手。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7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香港地区以“数字通信”为主要创新领域在全球“创新集群”中排名第二,超越硅谷。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认为,深港创新集群以深港为核心,背靠珠三角庞大的产业体系、产品交易体系,可以让发明创新迅速实现产业化;同时,深港两地资本市场发达,为科技链和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些都是开放带来的创新活力。未来,深圳与香港特区政府还将共同开发建设落马洲河套地区,推进深港创新及科技合作。
改革开放推动了深圳的创新发展。今后,深圳的创新远景还将由改革开放这支大笔来描绘。
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主任梁永生介绍,深圳今年将启动大科学装置群建设,推进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国家基因库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计划,着力突破工业母机、5G移动通信、合成生物学等核心技术。
“深圳将坚持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坚持打基础、谋长远,聚焦突出问题,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王伟中说。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05月22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