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升级 邀请独立社会评审机构参加

09.11.2015  18:17

  广东省社工委今年1月份公布的首批23个社会创新观察项目,至今已运作半年时间,哪些项目能脱颖而出,摘掉“观察”的帽子,升级成“试点项目”呢?广东省社工委昨日发出公告,公开邀请独立的社会评审机构参与省项目升级评审,省社工委在评审的各环节无发言权。省社工委专职副主任刘润华在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时表示,此举是为了规避行政机关可能出现的利益寻租现象。

  与此同时,广东省社工委还公布了第三批31个由社会组织创建的社会创新观察项目,与前两批项目来自体制内不同,第三批项目来自体制外的社会组织,项目涉及志愿者服务、慈善事业、外来工培训等多个方面,将“实现社会建设从体制内向体制外的延伸,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建设主体的作用”。至此,100个省级项目涵盖了社会建设各领域,形成条块结合,体制内外同台竞争、共建共享的局面。

  关于项目 要形成一个社会创新项目群

  1月18日,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揭牌,官方网站同步开通,标志着广东省成为全国首个在省市县三级成立社工委的省份。

  在大部制改革、机构撤并的背景下,2011年8月8日,根据中编办的批复,,省委、省政府发文设立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省社工委主任由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兼任,如此高规格领导配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期待。

  相比外界赋予“超级部门”的光环,省社工委自身颇为低调。省社工委从政策入手,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七个配套文件,后被业界称为“1+7”文件。“1+7”文件为省社工委这辆加速的马车指明了奔驰的方向。

  今年1月份,省社工委公布了首批征集的23个社会创新观察项目。省委副书记、省社工委主任朱明国与各市主要负责人签订了《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共建协议书》。将社会创新项目落实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任务中。

  刘润华说,23个社会创新观察项目是通过全省各地级以上市的自行申报、省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的民间审议、全体委员单位的书面审核、省社工委主任和副主任的最后审定等程序确定的。其中,广州、深圳各2个,其他市各1个。

  本轮遴选的社会观察项目亮点之一,就是由地方政府自行申报,其中广州市上报10个项目,全省各地级市共上报项目67个。“不搞摊派,由各地将自己感兴趣的、做得好的项目报上来,各地落实起来也更有成效。”刘润华说。

  记者观察到,首批23个社会创新观察项目中,广州市的两个项目为“社会组织直接登记”以及“越秀区城市社区治理”;深圳市则从社区建设和外来人员服务管理两个方面提出项目。“社会组织”、“社区建设”以及“外来人口”成为项目中的“高频词”,在23个项目中,有六成项目与这三个方面有关。

  其后,省社工委还面向各委员单位(41个省直属单位),征集了第二批46个社会创新观察项目。

  而昨日公布的第三批省级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则是面向全省的社会组织征集而来,由各地民政部门推荐、省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评出。刘润华认为,第三批项目更能体现社会需求,“我们相信基层群众,尤其是社会组织,有无穷的想象力和社会创新能力。”据其透露,目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140个县、区(含功能区)都在参照省的做法征集各自的项目,保守估计,全省各级将共有1000多个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形成一个社会创新项目群。“对于各市县的观察项目,我们将设定一个无障碍的‘升格’程序,特别优秀的项目,也可以直接经过评审上升为省级试点项目。

  关于评审 评审过程省社工委一概不表态

  与通常设立改革试点不同,所有项目均冠以“观察”两字。省委副书记、省社工委主任朱明国曾表示,因为有项目暂时并不成熟,需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和培育,待项目成熟时才将其升格为试点项目。刘润华认为,省社工委作为组织者,创建社会创新项目不是片面追求做精品,还要看项目的社会效果、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否则,如果做出来的是一个不可持续、不可推广的孤本,对社会就没有意义。

  到底哪些项目能成功摘掉“观察”这顶帽子呢?刘润华解释说,只有符合“1+7”文件精神、具有明显社会效果、可持续发展、可复制性的项目才有资格升级为“试点项目”。“这样的一个‘升级’过程,就是一个‘以先进促后进’、‘竞相发展’的过程。

  项目考评升级中,省社工委在机制上费尽思量。根据《省社会创新观察项目上升为试点项目实施办法》(试行)中规定,升级的程序共分七个环节,分为自评、初评、入围、复评、审核、公示和审定七个环节。复评环节由公开征选的独立第三方机构负责,对入围的项目进行评估排名,整个过程省社工委并不插手。“在这套程序中,哪个项目行与不行,省社工委一概不表态,谁做得出色,就展示出来供大家评议、升级;谁做得不好,那就继续观察。只有这样,观察项目才能真正对各创建单位有压力,才能够真正发挥杠杆的作用。”刘润华说。

  广东省社工委昨日发出公告,全国的研究机构均可申报参与评审,而具体申报条件等可通过省社工委网站查询。

  刘润华表示,省社工委公开邀请独立的社会评审机构,参与省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升级评审,就是为了规避传统考评机制中,行政机关可能出现的利益寻租现象。他同时强调,“无论怎么评估都不可能做到完全准确。社会创新的过程远比评审的结果重要,只要大家都广泛参与了,通过这样的过程设计,会让大家都认真积极地改革,就能极大地推进社会建设”。

  关于研究 发英雄帖建社会创新研究联盟

  回顾省社工委6个多月来的工作轨迹,其脉络比较清晰———搭建一个政社互动、官民合作的平台,通过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社会建设。

  下一步,省社工委将启动一个搭建平台的庞大计划———社会创新研究计划。计划将分三个部分:首先,省社工委与有关院校、科研机构共建社会创新研究基地。目前,省社工委已经与省社科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达成共识,主要是借助这些机构的研究力量,着眼从科研、学术的角度,推进社会建设研究。

  其次,与政府及其部门共建社会创新(实验)调研基地。刘润华透露,实验基地将从升级完成的一批试点项目选出,主要是以合作方为实验和调研平台,着眼于实务的角度推进社会创新。“给其他地方或研究机构开展社会创新工作,提供参考样板。”刘润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