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正成为宝安经济发展新引擎

12.02.2015  12:43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宝安经济发展实现“质量齐升”,创新驱动正成为宝安经济发展新引擎。图为宝安区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何俊 冷江 摄

  这是一组闪亮的数据: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宝安经济发展实现“质量齐升”。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8亿元,增长10.9%。这其中,宝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1.8%。

  创新驱动正成为宝安经济发展新引擎。去年,宝安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打造各类创新平台。2014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402家增加到905家,占全市比重达到21.8%;专利申请由11442项增加到14360项,占全市比重由15.6%增加到17.7%,而加工贸易占出口的比重则由75.7%下降到68.6%。

  “科技第一、产业第一、企业第一”已成为宝安未来新的发展理念。宝安区委书记田夫表示,在深圳获批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打造“新宝安”的时代背景下,宝安将在科技创新和企业创新方面实施“四个计划”,让宝安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成为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宝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宏彬认为,如果说过去三十多年,加工贸易是宝安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动机”,那么随着近年来,宝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已成为宝安产业转型的新常态。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宝安制造”正走向“宝安创造”

  “技术研发是华讯方舟的生命。”说起企业成长壮大的“秘诀”,在宝安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华讯方舟的CEO黄永江颇有感触。自2007年在宝安成立以来,华讯方舟就以新技术促发展。公司研发的AirMobi技术解决了WiFi不能支持移动宽带上网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华讯方舟成为目前全球惟一实现可主动管理和控制移动宽带网络的综合服务商。

  核心技术给华讯方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巨额订单,每年增长数倍。这个被宝安区委书记田夫生动幽默地称为是深圳继华为、华强等企业之后崛起的又一“华字辈”企业,连续三年增速为400%,去年总产值达60亿元,两年内将突破100亿元,立志做成国际一流的企业。

  和华讯方舟一样,在世界都在关注西非埃博拉疫情时,来自宝安的一家企业赢来了高速发展期。2014年8月19日,位于宝安的普瑞康生物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共同研发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总后勤部卫生部专家评审,并获得正式生产批文,成为第一家获得权威部门颁发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产品生产批文的企业。

  据了解,宝安的众多重点科技企业近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大富科技、华益盛、欣旺达等国高企业发展迅猛。2014年,30多家科技企业产值环比增长30%以上,其中前10名企业环比平均增长173%。

  专利数量是反映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宝安的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14年,全区专利申请14360件,居全市第二位,同比增长9.28%,高出全市7个百分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288件,同比增长17.03%,高出全市19.4个百分点。

  政府资金和政策是带动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的重要杠杆。宝安制定实施了促转型“1+5”文件,涵盖32类科技计划项目和6类科技奖励项目,通过开展项目立项和奖励,撬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提升。2014年,区财政安排2.13亿元科技研发资金扶持科技创新,全年共受理科技项目申报2137项、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申请783项,已立项科技计划1238项、科技奖励32项、创新创业大赛奖励55项,累计安排资金20963.69万元。

  面对科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宝安制定“凤凰工程”人才政策,对入驻宝安的高层次人才从住房、教育、创业等多个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先后组织了两批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认定,共推荐111名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其中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有28人,具有三件以上发明专利的有35人。

  创新平台建设加快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幅全市第一

  2014年11月20日,宝安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宝安桃花源创新园拉开帷幕。宝安创新创业大赛和宝安桃花源创新园是宝安区为吸引创新创业资源着力打造的 “科技名片”。区委书记田夫表示,宝安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

  面对当前高科技产业空间不足的实际,宝安积极落实“载体优先”战略,创客、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民营科技创新园等多类科技创新载体同时发展。截至2014年底,已建成科技创新园23个,建筑面积216.4万平方米,入园企业数由2013年的1097家增加到1743家,增长58.9%。环立新湖、中心区总部区、石岩宝牧、F518等一大批园区也在规划建设中。

  宝安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取得突破,2014年共建成科技创新平台18个,目前全区共建成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91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市级36个。高新奇等9个民营园区被认定为市级科技孵化器。广东省创新团队迈普再生医学、企业云科技入驻高新奇分园;华南理工、西北工大、新加坡迈世纪、艾特航空等入驻松岗分园;安华达科技、灰度科技入驻石岩分园。

  和园区一同保持高速增长的,还有宝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宝安全区经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905家,位居全市第2位,2014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2家,较去年同期增长47.6%,增幅全市第一。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也发展迅猛。2014年,宝安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927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8.4%;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577亿元,同比增长13.9%,占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3.9%。

  产业联盟不断成立

  产业集群飞速发展

  2月6日,宝安区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揭牌成立,该联盟由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东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劲拓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中源智人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深科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远荣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杨森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恒拓高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35家机器人企业与科研机构、金融资本、产业孵化园区共同发起建立,将为宝安区乃至深圳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搭建产学研资介协同创新的交流平台,对促进宝安区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就在不久前的2014年12月24日,宝安刚刚成立了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半导体照明产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金融资本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发挥协同集聚和推动作用,力争把宝安打造成国际有影响、国内知名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

  为了让宝安实现“产学研用资”有效结合,宝安区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大力推行“产业联盟”战略,以这一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平台共享、重点跨越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形式,促进区内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规模化的产业应用,打造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联盟成立是行业企业抱团发展的结果,联盟将引导企业占据产业链竞争的先机。”宝安区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孙尚传认为。他同时表示,宝安区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将组织开展机器人产业相关研发应用并促进成果转化,推动机器人产业技术进步。

  宝安区科技创新局负责人表示,“产业联盟”将成为宝安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利用这一形式整合行业上下游科技资源,组织瓶颈技术创新攻关,加快研究成果的共享与转化,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整体升级,提高宝安企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和占有率,推动宝安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