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森”成功非终点,“绿色东莞”再出发

26.11.2015  15:40

本报报道,历时三年,东莞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昨日,由国家林业局、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安徽省人民政府、 经济 日报社联合主办的“2015年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在安徽省宣城市举行。会上宣布了包括东莞在内的21个城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举行了授牌仪式。据悉,东莞是今年广东省唯一一个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创建城市,由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接受牌匾。

2011年,东莞就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3年,东莞“创森”申请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创建工作正式启动。现在,创建工作终于取得圆满成功,真是可喜可贺。这不仅是对创建工作本身的肯定,更是对东莞多年生态文明建设的褒奖。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东莞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5%,可以说,“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功标志着东莞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这不是终点,“绿色东莞”将站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

“创森”成功,刷新了东莞的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美誉度和市民福祉,为传统工业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成功样本。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外界的想象中,东莞作为“世界工厂”,应该是“到处烟囱、污水横流”,然而,外地人来东莞之后,都会大呼“想不到”。以十多个森林公园为抓手,东莞努力实现“森林进城、森林围城”的目标,以至于有不少邻莞的“深圳客”周末或节假日慕名而来“森呼吸”。而作为“创森”过程中的最大受益者,东莞市民的环境幸福感大大提升,每每节假日,各大森林公园不断刷新迎客量,即为明证。可以说,“绿色东莞”不仅直接惠及全市人民,而且对外界的东莞固有印象进行了有力纠偏,而如今,“国家森林城市”实至名归,无疑成为这座制造业名城的新名片,提升了以环境软实力为支撑的城市竞争力。

“创森”成功,是东莞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方向性嬗变中一个生动的注脚,将助推东莞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继续深入实施。毋容讳言,改革开放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在高度紧张的资源和环境制约下,已经难以为继。随着发展动力的逐步转换,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必须寻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绿色”成为新的发展模式的必选项。这也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设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位列其间的重要背景。毫无疑问,在“十三五”以及未来更长时期,“绿色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东莞将以成功“创森”为新的里程碑,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努力实现“绿色崛起”。

以成功“创森”为新的契机和起点,东莞的“绿色发展”之路还很长,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还需继续努力。这不仅是因为,目前转型升级尚处于爬坡越坎关键期,新的发展模式还在形成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尚不牢固,而且,更重要的是,随着现代公民环境权益观念高涨,社会对于绿色发展的要求将不会满足于当前水平,新的社会期待要求城市新的绿色行动,必须推动市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对于东莞未来的绿色发展,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比如,在节能减排方面,目前必须强力推进“两高一低”企业退出水乡,并且建立长效机制,保证不死灰复燃,必须打赢淘汰黄标车的攻坚战;在环境整治方面,必须推进环境执法机制的创新,探索建立“环保警察”等,提高环境执法效率;在促进产业绿色化方面,应该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大力推进“绿色供应链”工作,让消费端的绿色化需求倒逼产业发展的绿色化。总之,作为一座工业化城市,东莞“绿色发展”的每一步探索,都是为中国发展转型创新提供探路,为市民提供更多绿色福祉,我们对此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