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公共清凉”考量城市管理水平
07.07.2014 10:42
本文来源: Meizhou.Cn
徐剑锋
本报6日报道,连日来,我市持续高温。据了解,近几日梅州的日最高气温都在35℃上下,而5日最高气温达36℃,4日更是以36.9℃成为全省最热之地。为应对高温酷暑,市民们避暑纳凉各出妙招;商家则使出百般解数,趁着高温大赚“热”钱。
高温酷热不仅“烤”验着市民的工作生活,也拷问着防暑降温的公共服务体系,多管齐下为市民创造公共清凉已成当务之急。在笔者看来,整合并开放“纳凉”公共场所很有必要。
到公共场所去“蹭”凉,已成为城市一景。对政府来讲,高温季节既要“送温暖”,更要“送清凉”,尤应通过充分挖掘公共纳凉资源,并整合开放到位,让市民特别是困难群体、优抚对象安度盛夏。
一方面,可将建设紧急备用的纳凉点纳入到城市应急体系范畴,依托人防设施等加快上马一批纳凉工程,并统一挂上“纳凉避暑”的标志;另一方面,应启动纳凉公共救济,统一协调并开放学校教室、大礼堂等公共资源,延长社区活动室、图书馆、博物馆等服务时间,鼓励银行、商场、超市等公共单位设置临时性的休息点和纳凉点,为“蹭凉族”提供更多的休憩场所。
此外,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在城市建设中多一点“绿肺”,继续加大绿植布点、高杆大树种植、垂直绿化设计,不仅能有效增加绿荫避暑处,为城市“热岛效应”降降温,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一个处处绿色、大树成荫的城市,就是最佳的“蹭凉”地。
给“蹭凉族”多辟点地儿,不仅能释放出城市的善意,也体现了城市的管理水平,亟需城市管理者在城市建设、管理的换位思考中多些角色转换、多些细节设计,并作为重要课题摆上议事日程、持续“发力”。
本文来源: Meizhou.Cn
07.07.2014 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