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

06.12.2015  10:45
创造一个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这是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给全球治理带来的第三个宝贵启示。中国专场向世界分享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经验,是中方践行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务实举措。

  12月4日,城市领袖气候峰会在法国巴黎市政厅举行。这次会议特别设立了中国专场,北京、深圳、武汉等9个在低碳发展方面表现突出的中国城市负责人介绍节能减排方面的经验,吸引了各国人士参加。

  创造一个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这是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给全球治理带来的第三个宝贵启示。中国专场向世界分享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经验,是中方践行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务实举措。

  国际能源署能源与环境部门负责人菲利普·伯努瓦对本报记者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创造了一种必要的氛围,能促使所有国家携起手来,相互借鉴,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自己的贡献,达成一份新的协议。

  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赛义德·侯赛因·沙希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倡包容互鉴、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面对气候治理这一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当充分理解包容互鉴的内涵,并通过加强沟通,相互借鉴成功的治理经验,推动共同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不应该妨碍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合理需求。当今世界仍有8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发展中国家的减贫任务非常重。既要控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又要建立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推动各国走向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

  应对气候变化要照顾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困难,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支持。2020年前,发达国家要兑现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的承诺,2020年之后要在此基础上加大支持力度。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气候友好型技术,帮助其发展绿色经济。这是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这非常重要。”国际抢救萨赫勒协会运营总监、法国观察员萨利富·韦德拉奥果对本报记者表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没能解决好气候变化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农业发展和减贫工程,给它们带来更多困难。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有利于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洛马诺夫对本报记者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既强调了解决气候问题的迫切性,也强调了不能妨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习近平主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零和博弈”,提出建立公平有效的机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方面的代价。鉴往知来,中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是气候治理领域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积极引领者。

  联合国城市与气候变化问题特使、前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在城市领袖气候峰会中国专场上表示,去年,中国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控制了碳排放的增加,并在保证更多能源产出的情况下减少了煤炭使用量,其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都位居世界前列,很多城市都在实施低碳发展战略。“中国在保证发展、减少贫困的同时保护自然,这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是很好的榜样。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北美研究中心研究员瓦莱里娅·瓦耶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推动可再生能源问题上,中国有许多值得墨西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中国是世界上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几个国家之一,并在使用太阳能、风能等领域取得了许多进展,这给依赖化石能源的墨西哥很大启发。

  中国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发展,也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交流经验的机会。委内瑞拉生态和水资源部长吉列尔莫·巴雷托·艾斯纳尔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也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这是非常积极的行为。委内瑞拉与中国有许多合作项目,双方可以交流互鉴,彼此受益。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05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