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七样菜” 吃过好开工

04.02.2017  15:39

  ●本报记者  李艳良

  见习记者  黄庆铭

  昨日是正月初七,也称“人日”。按照客家人的风俗习惯,梅州各地不少群众大年初七吃“七样菜”,寄托对来年的美好期盼。吃过“七样菜”,也意味着过完年准备开工了。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梅城龙坪市场看到,各个菜摊上摆出了一捆捆“七样菜”组合,也有可供市民“自助”选择的蔬菜,购买者络绎不绝。住在梅城鸿运路的李伯前来买“七样菜”。他对记者说,每到大年初七,客家人习惯将芹菜、葱、蒜、芥菜、韭菜、香菜、油菜等七种不同蔬菜同时放入锅中炒熟,中午与家人一起食用。

  居住在丰顺县城的陈碧玲一家也有大年初七吃“七样菜”的习惯。“吃七样菜,图的是平安吉祥。”陈碧玲告诉记者,她习惯以芹菜、蒜、葱、韭菜、丸子、鱼、豆腐组成“七样菜”。她说,“芹”与 “勤”同音,喻指勤劳、勤快;“蒜”与“算”同音,喻指精打细算、会划算;“葱”与“聪”同音,喻指聪明、能干;“韭”与 “久”同音,喻指美好生活长长久久;“丸”客家话读“圆”,喻指“团团圆圆”;“鱼”与“余”同音,喻年年有余;“豆腐”的“腐”字与 “富”谐音,喻指生活富裕。

  梅县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朱迪光告诉记者,在梅州客家地区,“七样菜”是指七种蔬菜,人们一般会在常见的蔬菜如芹菜、葱、蒜、韭菜、芫荽、萝卜、菠菜、荷兰豆、芥兰、春菜、生菜、芥菜等之中选择七种,同时煮熟,全家分食。他说:“人们在过年期间习惯吃荤菜和煎炸食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肠胃消化吸收的压力,吃七种蔬菜是对胃肠的一次清理和调节。此外,客家地区还有‘吃了七样菜,各人做零星’的俗语,意味着吃了七种菜就要开始开工干活了。”

市民李伯廖姨展示配齐的七样菜。(钟小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