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进象牙塔的他们, 过得还好吗?
9月6号,大学新生们带着尚未褪去的青涩和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期待,昂首挺胸迈进了大学的殿堂。如今,已过去两个星期,他们的大学生活过得怎么样?近日,记者走进嘉应学院校园,去了解新生们心里的小小“想法”。
●本报记者 何碧帆 实习生 马健祺
想家的情绪起伏不定
记者来到嘉应学院时,新生们还在操场上军训。骄阳似火,这些稚嫩的大学生在教官的口令下做着动作,汗水淋漓。军训完,记者见到了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黄玉熳,这个瘦小的女孩来自揭阳,虽然离家只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但她一听到“家”的字眼,仍忍不住眼睛泛红。 “以前因离家近,我一直在走读。那时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有爸爸妈妈照顾着,不用担心太多。但是,现在上了大学,很多都要自己学着去做,像被子得自己叠,衣服得自己洗,开水得自己去提,军训累了伤了得自己拿药擦……真的很想家!”黄玉熳说着说着,声音又哽咽了。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学生的思乡情绪似乎会传染,几乎每一个受访的学生都表示非常想家。嘉应学院文学院大三学生小梁告诉记者,每年开学初,新生的情绪起伏都比较大,尤其是离家后对生活的不适应和彷徨,还有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进入大学后一时很难适应独立生活。
对于校园环境,大多数新生表示比较满意,甚至有惊喜。来自湖南的小雯告诉记者,她本来以为梅州是中小城市,学校也应该大不到哪里去。没想到梅州到处绿树成阴,环境那么好,学校也很漂亮。“我和一个老乡晚上出去转了一圈,发现这里超市、餐饮、服装、美发什么都有,校门口还有公共汽车,出行也很方便。”
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
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范孙敏来自惠州,她对学校的大环境还比较满意,但对宿舍有点小失落。“本来想象中的宿舍是上床下桌,但来了之后发现是上下铺,和自己想象中有点差距。不过既来之则安之,适应一下就好。”范孙敏说相比宿舍环境,她比较期待室友之间的友谊:“毕竟得在一起相处四年,希望和室友们能发展成好姐妹!”
还有一些同学虽初来乍到,却已经对自己未来四年有所规划。
文学院新闻专业的刘仕铭是来自汕尾的帅小伙,他告诉记者,高中时代他曾在学校的学生报工作过, “一份黑白的报纸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 我懂得了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到最好,还自学了很多编辑出版和美术知识,熟悉了各种软件的应用,也因为有了这种经历,再加上自己对新闻的热爱,平时比较关注新闻。”热爱新闻的他进了大学有了新目标,那就是进入校报。他说:“大学四年,我希望自己不是在虚度光阴,我会更加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和专业课的学习,为将来奠定基础。”
支招
搞好室友关系,积极参与大学活动
新生们告别高中时代,有的甚至离开家乡远道而来,他们要面对大学的各种“新奇”和“陌生”,应该如何才能适应大学生活?
嘉应学院文学院的罗老师认为,来到大学,室友成了学生每天朝夕相伴的人,所以搞好室友关系十分重要。“在这个关系链当中,每位同学都要学会两件事,一是换位思考,二是自我调整。新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平时与室友的相处中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宽容和理解,还要多组织参加室友们的集体活动,慢慢了解和融合。”
对于新生初始面临的一个“迷茫”的选择期,罗老师认为,新生静心读书以及积极参与大学活动、兼职等社会活动,可以慢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新同学还可以给自己树立一个长远的目标,然后按学期、学年做一些小计划,将自己的阶段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才能有动力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