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政策吹响了楼市复苏的号角

08.05.2015  12:21


富力集团梅州公司总经理 马志良

  自2014年下半年起,频率不断加大、力度不断加强的一系列“楼市新政”轮番出台,极大地刺激了市场的需求,促进了楼市的成交,从而带动楼市出现回暖。

  由面到点“新政”带动成交

  从限购,限贷,到认房不认贷,再到降息降准,房地产政策层面的利好让市场宏观环境越发改善,消费者逐渐由观望中走出,市场预期渐被拉升。

  不仅如此,二套房首付降至四成、免征营业税年限降至2年、鼓励公积金购房……这轮始于1个月前的楼市新政,已经初步实现其政策目标。这一轮新政区别于以前的政策,它一方面直接降低了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的置业门槛,直接拉动成交;另一方面,它又减少了商品房再交易环节的阻碍,刺激了部分投资性需求。

  这是政府为“救市”发出的一记重拳,显然,也收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近1个月来,不仅房价跌幅态势减缓,而且市场整体成交渐趋活。

  环环相扣“新政”仍有后招

  楼市分化格局却似乎并未因近期的整体回暖而改变。一二线重点城市销售环比有所增长,而二三线城市新政利好影响却显得较为滞后,其月度销售仍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尤其是像一些库存量较高的三四线城市,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仍将处于去库存周期,因此,“楼市新政”会有后招。

  目前,中国房地产业主体结构趋于过剩化,广大三四线城市住房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其楼市库存仍然较高,而人口净流入较少又让潜在购房者普遍期待房价进一步回落,从而导致当前购买意愿不够强烈。这或许就需要政府实施相配套的下半段新政了。

  从整体情况看,2015年的房地产政策还将延续去行政化、重市场调节的调控思路,并有望在营业税征收、一线中部分城市限购等环节进一步放开,地方政府获奖直接出台税费减免,购房补贴等多种救市政策。

  本栏编写:郑康伟 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