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丰富教学生活

25.05.2015  13:13

  班会课作为学生日常学习课程的补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空间,增强学习兴趣。在我市不少学校,一堂堂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学生活,还通过安全教育、亲情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日前,记者走进梅江区肩一小学和嘉应中学,对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课有了直观的感受。

  ●本报记者  刘野

  “小老师”竞相展风采

  每周三下午的第二节课是梅江区肩一小学的中队主题班会课。当天下午,记者来到肩一小学,走在教学楼的走廊中,记者听到从教室传出的并非老师的讲解声,而是阵阵充满稚气却不失沉稳的童声。

  记者在403教室外看到,学生们正在一个“小老师”的带领下整齐地背诵关于安全教育的诗歌。之后,另外一位“小老师”登上讲台,为大家讲述安全的相关知识。在班会的间隙,记者采访了其中一位“小老师”,这位名叫刘佳欣的同学告诉记者,每次班会,班主任都会安排不同的学生在班会上担任“小老师”,为同学讲解当期班会的相关内容。为了当好“老师”的角色,他们都会认真“备课”,从而保证能够为自己的同学上好班会课。“这是我第4次当老师主持班会了,刚开始会有些紧张,但几次锻炼下来就很淡定了。”刘佳欣说。

  403班的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让学生在班会上当“老师”也是学校有意为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有的学生在克服了害羞情绪后,在班会课上的表现甚至连我这个正牌老师都自愧不如。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而一些性格开朗的同学也能在班会课上找到自己的发挥空间,为自己的同学带来一场精彩的班会课。

  记者又前往其他教室,发现所有班级都在进行安全教育的班会课程。该校校长张伟鸿介绍,安全教育对小学生尤为关键,而以往的教育方式又显得太“生硬”,学生难以产生兴趣,所以他们尝试通过班会课上学生自主主持班会课这类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们愉快地接受安全教育知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

  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

  如果说安全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保护伞”,那么以亲情教育、心理教育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则是中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在嘉应中学,开设各种形式的班会活动已经成为该校德育工作的“新常态”,比如利用各类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去年11月26日“感恩节”,该校开展了“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通过在班会课上播放“跪羊图”视频,鼓励学生感恩知孝道,在课后还布置了一道“特殊”的课外作业——帮妈妈洗一次碗,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处理与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从而顺利度过“人生叛逆期”。

  此外,嘉应中学还根据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通过班会课加以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处理个人事务。比如针对学生使用手机比较普遍的现状,开展关于“玩手机的利与弊”辩论赛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让学生能够理性地使用手机。

  嘉应中学初二级班主任吴秋苑老师对记者说道,不少家长都对该校的主题班会活动表示支持。很多家长都跟班主任反映说孩子上了中学之后变得“懂事多了”,而且回家玩手机的现象也有了好转。“主题班会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门学问,是师生沟通的有效桥梁。班会课的重要性其实不亚于常规课程,常规课程能够教给学生知识,而班会课则能够让学生学到很多课堂之外的东西,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