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构建“1+5+X”制度体系,破解街道人大工作难题

29.06.2021  07:04

2021年4月13日,东市人大代表罗文洲、陈钧权、陈剑来到东城街道立新社区的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群众。驻站期间,代表们收集了两条群众诉求信息。在形成了书面材料后,代表们将材料转交东城街道人大办,再由街道人大转交给相关职能部门办理。

如今,依托东城街道人大建立的工作机制和搭建的工作平台履职,是罗文洲等20名驻东城街道的市人大代表发挥代表优势和作用的重要渠道。代表的作用发挥,为东莞基层治理工作也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东莞市人大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率先在全市的街道开展制度探索,努力在规范街道人大工作方面创建“东莞经验”。通过构建“1+5+X”制度体系,有效破解了街道人大工委“工作底气不足”等难题,也进一步激发了基层人大的工作活力。

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困扰东城街道光明社区群众多年的“横穿马路去同沙生态公园”的问题现已得到妥善解决

现实之需:基层治理亟待街道人大有所作为

东莞是全国5个市直管镇体制的城市之一。特殊的行政架构,为东莞带来了政令便捷畅通、组织运转高效、基层活力较强的独特优势。但同时,特殊的行政架构与特殊的地理位置、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叠加,也让东莞比我国大部分城市面临着更多新的社会发展情况和问题,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压力更为繁重,任务也更为艰巨。

随着城镇化率的持续增长和事权与管理重心的大量下移,街道已成为城市政权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支点。如何补强人大街道工委,建立健全履职形式和手段,事关基层治理效率提升、基层矛盾妥善化解。但街道人大工委普遍存在上位法支撑不足、工作职责不清晰、代表数量较少的困境,该如何扬长避短,解决街道人大“工作底气不足”等难题,从而使人大工作进一步在基层延伸和拓展?东莞市人大就此展开了探索。

结合贯彻落实全国人大、省人大加强县乡人大工作的工作部署,东莞市人大将推进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作为了破解街道人大工作难题的主要发力点。2018年,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将加强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主任会议在研究2019年重点工作时,也提出要把街道人大工作作为新一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制定出台加强街道人大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力争2019年在规范街道人大工作方面创建“东莞经验”。相关的表述也被写进了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

2019年2月,市人大代表陈钧权到光明社区代表联系点开展驻联络点活动,实地视察调研环城路同沙生态公园北门辅道人车通行情况

持续推进:街道人大规范化建设的东莞实践

人大街道工委作为派出机构,它的性质定位是什么?这个问题必须界定清楚。

不明确人大街道工委的履职范围,很可能陷入要么越权要么缺位的两难境地。

……

2019年3月20日,在东莞市人大常委会莞城街道工委会议室,一场激烈的讨论正在进行着。与会人员就街道人大的性质定位、主要职责等内容开展讨论。这一幕场景,是东莞市人大扎实开展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文件起草工作的缩影。

东莞市人大将出台有指导性、有可操作性的街道人大工作意见作为推进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关键内容,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潘新潮任组长的街道人大工作意见起草工作组,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4次深入研讨,召开近10次讨论修改会议,前后20多次修改文稿……在东莞市人大努力下,在2019年6月27日召开的东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获全票审议通过,这标志着东莞市在广东街道人大工作的创制性实践中迈出了坚实而重要的一步。

意见》对街道人大工作的总体原则、性质定位、工作机制、主要职责和组织保障作出了规定,从制度机制层面对街道人大工作进行授权和规范,改变了东莞街道人大工作“底气不足”的问题,并向“有章可循”实现了跨越。

意见》还通过参考镇人大主席团设计,首次在人大街道工委设置委员,与人大街道工委主任、副主任共同组成人大街道工委主任会议,使人大街道工委有了开展日常工作的决策机构;参考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首次提出有条件的街道可探索举行选民代表会议,丰富了街道人大的民意基础和民主实践。明确了街道要组建联络员、信息员、选民代表、咨询专家“四支队伍”,破解了长期制约街道人大工作中面临的代表数量不多的困境,为街道人大工作提供了专业的支持渠道和有效的民意支撑。

“《意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丰富,可操作性比较强,是可行的。”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批复文件中表示。

不仅如此,与《意见》一并出台的还包括“人大街道工委主要职责、工委主任主要职责、工委主任会议议事规则、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人大代表街道小组活动制度”等5个制度范本。

同时,按照东莞市人大常委会的部署,各人大街道工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本街道的各项工作制度。如人大东城街道工委出台了《市人大代表评议工作规定》,让评议工作更加精准到位;人大莞城街道工委制定了《莞城街道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职责》等一系列工作规范,让代表对预算监督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

1个意见,5个参考制度,多个根据本街道人大工作实际需要自行制定的工作规定,构建了东莞市人大“1+5+X”制度体系。该制度体系从街道人大工委的现实痛点、难点、堵点上精准发力,率先探索出一条东莞速度、东莞质量、东莞方案“三具备”的破解路径。

正如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潘新潮感慨的那样,“东莞的探索,终于破解了街道人大一直以来没人干事、没权干事、没机制干事的难题”。

2019年7月,东城街道人大工委法制和社会建设工作小组组织驻东城的部分市人大代表、选民代表和街道有关职能部门,实地视察环城路同沙生态公园北门辅道的交通状况

成效突显:激活街道人大工作“一池春水

东莞市人大“1+5+X”制度体系的制定和实施,精准补齐街道人大规范化建设中的“短板”,实现“四个补齐”“四个提升”,即补齐了制度基础、监督范围、议事机构、履职力量,有效提升了街道人大的整体工作质效、监督实效民主决策水平以及作用发挥空间,让人大街道工委组织开展各项履职工作变得更加明确清晰和有为有位,从而激活了街道人大工作“一池春水”。

据统计,仅2019年,莞城、东城、南城、万江4个街道全年组织代表活动134次,其中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52次、工作评议7次;代表累计进联络点联系群众1472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24条,落实处理219条。与开展探索前相比,街道人大工作质效显著提升。

实践是检验一项新制度是否顺应时势、合乎民意的重要标准。近年来,东莞各街道人大工委在实践中所取得的实效,也充分说明了“1+5+X”制度体系的前瞻性。

教育是民生之基、国之根本。今年2月22日,莞城中心小学分校新校区落成,这是莞城街道近年来持续增加公办学位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具体实践,也是街道人大工委发挥作用的生动写照。为了推动项目实施,缓解学位供给不足的问题,莞城街道人大工委多次组织驻莞城的市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视察等履职活动。在街道人大工委和代表的监督推动下,莞城的教育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公办学位紧张问题得到缓解,群众好评如潮。

道路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东城街道人大工委的推动下,困扰东莞东城街道光明社区群众多年的“横穿马路去同沙生态公园”问题于今年6月终于得到了妥善地解决。原来,驻东城街道的东莞市人大代表陈钧权此前在参与东城街道组织的履职活动时,多名群众反映了有关情况。他认真履行代表职责,随后多次协调东莞市、街道的有关部门。在街道人大工委和市人大代表的努力推动下,东莞市有关部门正在对有关路段实施改造。如今,陈钧权在走访联系群众中,还会主动告知工程最新情况。

事例不胜枚举。

东莞市人大在街道人大工作制度创新,让人大工作在基层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有效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从侧面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同时,街道人大工作的制度创新,让东莞的街道人大工委和人大代表的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并“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助推基层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文字:伍江

摄影:通讯员:莞仁宣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