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毒第一村”:扫毒过后百废待兴 形势仍严峻

25.06.2014  17:57

  中新社汕尾6月25日电 题:探访“制毒第一村”:扫毒过后百废待兴形势仍严峻

  作者 陈启任 丘伟平 刘洪群

  “希望能够尽快治理好村子,但感到压力很大。”今年5月20日新上任的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村支书蔡龙秋称,村里之前制毒遗留下很多问题,禁毒法制宣传、村容村貌整治、村民民生和寻找经济发展出路等都亟待加强和解决,要做的事情太多。

  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前夕,记者探访了广东涉毒重灾区,去年因“雷霆扫毒”收网行动而闻名的“制毒第一村”——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

  2013年年末,广东警方出动三千警力,在博社村开展了广东史上最大规模的扫毒行动,捣毁制毒工场77个和1个炸药制造窝点,缴获冰毒2925千克、“K粉”260千克、制毒原料23吨。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粤东沿海小村,一时间以“制毒第一村”受到海内外聚焦。

  驱车从陆丰市区到博社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沿途不时可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之类的红色标语和广告宣传牌。

  车子进入博社村前,路上要经过多个“陆丰市公安局全力推进重点整治执勤点”。“雷霆扫毒”时隔半年,至今各检查站点仍有警方荷枪实弹盘查执勤,依稀可以感受陆丰禁毒的严峻形势。

  一栋栋装饰富丽堂皇的别墅式豪宅,与老式的潮汕传统民宅相映形成强烈的反差——博社村到了。豪宅大多是清一色米黄褐色相间的磁砖外墙、金光闪闪的大门,不少豪宅大门紧闭。

  “除了禁毒,村里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供电和水利。”村支书蔡龙秋称,近几年来,村民大兴建房起楼,别墅式豪宅一栋栋拔地而起,公共设施却无人问津,缺乏规划的线路超负荷运转,14000多人的村子电力供不应求,常常出现断电现象。

  “以前一个星期没两天能够保障正常供电,现在整治过后稍好一些,但也时常断电。”一位村民说,因为供电不正常影响生活,村里很多人家都自购了小型发电机,夏天遇到断电时,“突—突—突”的发电机马达声此起彼伏,使得本已密集拥挤的村庄更显聒噪。

  “水利也急需修缮,特别是夏天,雨水多,排洪成了当下最紧急的问题。”蔡龙秋说,虽然近半年来对村里的部分主要水利渠道进行了疏通,但遇到暴雨时,排水不畅经常导致停水,自来水也偶尔出现断水情况。记者在新建的村委办公楼采访中,一个中午就同时遇上断水停电。

  在村委办公楼旁边的电线杆上,一台变压器分接出上百条电线,从变电器分出的线槽,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分线,有村民称,这些电线大都是村民自己接驳的。走过村里的几条小巷,抬头随处可见纵横交错、杂乱无章的电线,像是一幅线条飞舞的的抽象画。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无毒邻里相安,有毒家破人亡”、“贩毒无论数量多少,都要追究刑事责任”,在博社村“两委”办公楼的外墙上,张贴着各式禁毒宣传标语,村庄的街头巷尾,也随处可见宣传标语横幅,这些禁毒宣传标语,成了博社村禁毒普法宣传的一个剪影。

  “以前进不去,连公安的警车都被砸,普法更是无从下手,不过现在不一样了。”甲西镇司法所所长蔡建迎说,自从去年“12.29”扫毒行动后,村子逐渐回归了正常,禁毒法制宣传能在村里持续进行。

  除了悬挂标语,印发宣传手册,进村开设法制讲堂,陆丰司法局普法部门出动禁毒宣传车,派出5名律师驻村开展禁毒法制宣传。驻村律师长期开展禁毒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

  中小学生成为当地禁毒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半年来,先后在陆丰三甲地区20多所学校开展禁毒宣传50多场次。

  “抓好学生的在校禁毒教育,防止他们涉毒。”在博社村村委旁的甲西镇中心小学,有700多名学生,他们大部分来自博社本村,少数为旁边的大厝村和新饶村。去年底新上任的校长蔡晓升说,学校十分重视禁毒宣传,除每周一升旗仪上例行禁毒知识宣讲外,学校每星期增加了一堂禁毒教育课,专门讲解禁毒知识,另外,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禁毒活动。

  “(去年)12月29日对博社村的清剿整治后,一直到现在,我们从该村扩展到惠来的个别镇村,连续开展打击清剿整治活动。”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郭少波日前表示,“广东警方在整治陆丰毒情上坚持‘严打一年,整治三年’,希望通过不断地高压态势进行打击,争取下半年出现拐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