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承压 东莞台商如何转型?
盛凡实业公司使用大型的7轴机械手臂,将原来需要两个月的工序缩短到4天。
日前,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进一步加深两岸交流合作。在此之际,2015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简称“台博会”)也将乘着这股东风亮相。11月26日至29日,台博会将在东莞厚街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和往年主要拓展内销市场不同,今年台博会增加了跨境电商的元素。东莞台商这一备受舆论关注的群体,希望以变化来跟上时代的步伐。
随着近年来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东莞台商制造业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进入大陆发展20多年,这些曾经以“爱拼才会赢”赢得美名的台商,如何在新经济形态冲击下让老迈的企业重焕光彩,以及更多地汲取面向未来的新鲜力量,正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共同难题。
策划:南小渭 统筹:龚名扬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朱晋 龚名扬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台商现状
制造业在承压 市场汰弱留强 依然看好东莞
过去二十多年来,台商见证了东莞从交通不便、水田相连的农业县变成高楼林立、厂房密布的世界制造业基地。他们大多在上世纪90年代来到大陆,东莞经济奇迹般的崛起,离不开台商的贡献。最高峰时,东莞的台资企业有6000多家,台湾人有10万左右。
“当时的台湾土地、人工成本上涨,缺工严重,而东莞则凭借区位、劳动力、土地等优势,承接了来自台湾的产业转移。”来莞22年的台湾骅升集团董事长陈宏钦说,弹指一挥间,当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一系列优势消退后,东莞台商的日子也没以前好过了。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以低端制造为主的企业订单急剧下滑,利润不断萎缩,陆续有企业关停或者迁移。
而在诸多台商看来,当前的挑战并不亚于2008年。就在不久前,网络上曝出东莞台商“大撤退”的网文,引发众人关注。
不过,对于“倒闭潮”的说法,翟所领认为有失偏颇。“2008年至今,台商企业走了大约1/4,不过走的都是加工企业,不能直接面对客户掌握业务,且竞争力比较差的,这部分工厂逐步就淘汰。但这些年也有工厂陆续进来。而对台商协会而言,会员减得更少,最多是到3600家,现在也有3000多家。”
事实上,虽然同是以外单生产为主要经营方向的台商,不同行业遇到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比如作为东莞为数不多的能够大规模生产木制衣架的环球日用品,今年的营收与去年基本持平,还有轻微的增长。
而专注PCB印制电路板行业的东莞翔国光电,今年也承受了一定的压力。“我只想说大旱过后必然会下暴雨的,民生一定要用到这个东西,因为这是电子业链条的关键零件。”翔国光电董事长赖国恩说。他认为经营企业要懂得“海浪原理”,就像大海的潮汐一样,“涨到一定的程度也是要退的,而退到一定程度积攒够了能量就会重新爆发,这是自然的循环。”
在翟所领看来,工厂“进进出出”是常态,“搬迁的情况有几种:有些是移到生产力条件更优厚的地方;有的去了越南、柬埔寨;有的经营不下去,回台湾去了;也有的去西部了。”
在他看来,大部分的公司不管是搬迁去哪里,母厂还是存在于东莞。东莞的公司可能变成财务调动中心、研发中心或者行政中心,而把工厂原有的干部派出去,这种情形比较多。
“这些工厂也并不是关闭,有些这里的生产线也继续存在,且转型做更高阶产品,基本搬出去的是用人多的生产线,这是调整结构的过程。”翟所领说。
从目前来看,东莞的台商主要是集中在电子、五金、塑胶、鞋业、家具等领域。陈宏钦认为,“大家对东莞还是有信心的,期待在东莞继续深耕,没有人愿意放弃,除非遇到很大困难。”
陈宏钦认为东莞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四点:一是市场上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当前国内内需的疲乏,这是大家共性的问题;二是成本上升对企业造成非常大压力,企业毛利率急速下滑,也影响到竞争力以及是否继续在大陆投资;三是劳工上有所缓解,太多工厂搬出去,没有以前那么难招人,但是大家订单也下滑;四是亟需呼吁政府在收费方面进一步减免,让企业在这么困难环境下能够渡过难关。”
熟悉台商的政情观察人士指出,近年随着用工成本的上升,东莞乃至整个中国出现了一些台资制造类企业搬离及关停的现象。但这也正反映中国的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当制造业不再单纯以廉价劳动力,而是通过提高附加值、科技含量和质量来提升竞争力的时候,也就步入了更高的一个层次。变革都是痛的,但这是好事,我们要客观看待。
■转型升级
A 聚集创新要素 谋求科技升级
事实上,近年来东莞致力于推动转型升级,在莞台商也是“急先锋”。以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为代表,2011年由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倡导成立,是东莞松山湖高新区面向台湾高端产业项目的主题园区,已经成为台商企业在东莞的新兴力量。
“虽然整体经济形势不太好,但园区今年的招商引资及已入驻企业的投资建设、经营表现都还不错。今年红珊瑚药业的厂房基本竣工,我们也正式和东阳光制造、普门科技等优质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在接洽项目也有很具代表性的规模企业。”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该园区的企业都是从事生物技术、高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上比较有竞争力。“尤其随着中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及人们健康意识日益提升,我们非常看好生物技术产业前景。而电子信息产品尤其是消费电子产品虽然竞争激烈,但需求是可持续的,只要始终紧跟市场导向,谋求不断创新,就能立于不败。”他说。
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在招商引资时就非常注重引入企业的科技含量,同时也利用“高科技”这张牌积极争取国家、省层面的政策支持,例如申报“海峡两岸生物科技与产业合作示范区”等。截至目前,该园区累计投资约35亿元,已完成30余项工程,建筑面积总量达55万平方米,共引进140多个生物技术产业项目,业务类型涵盖新药研发、医疗器械、中成药、体外诊断、药品生产、保健品、生物酶制剂等。
“我们吸引台资企业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园区负责人认为,东莞本身台资经济发达、基础雄厚、产业链完善,且东莞是台商在大陆最聚集的地区,在莞台资企业大部分从事制造业,在东莞很容易找到上下游供应商和销售市场,园区企业很方便就可以和其他镇街的关联企业形成联动。与此同时,这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规划高端,对谋求转型升级的电子信息及生物技术的台资企业有很大吸引力。
比如合泰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2012年进入松山湖,2013年的产值为6000万元,2014年上升到90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一亿元。作为台湾盛群半导体的大陆子公司,是一家专业微控制器IC设计领导厂商,销售网络遍布全球。“东莞是电子信息产业大市,但企业大多从事低端制造和代工,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上游芯片设计企业,以合泰为代表的IC设计企业的入驻对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从目前来看,园区的产业氛围日益浓厚,特别是一批重大项目进驻,形成了产业板块,发挥了集聚和辐射效应。
而对于传统制造业的台企而言,东莞近年来推出的“机器换人”政策,也对其有吸引力。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的办法,东莞已经开始实施自2014年起连续3年每年拿出2亿元支持企业“机器换人”的专项计划。
“其实台商前几年已经做了,那时候是因为劳动力紧缺,迫不得已不得不做。”翟所领表示,金融危机后,东莞曾为台商提供诊断辅导服务,支持台商转型升级。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