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制造业是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产业的优势和竞争力所在。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做实做优做强制造业,夯实大国制造的基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处于价值链中高端的产业群为主体,以技术、人才、资本、数据等高级生产要素为支撑,具有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协同发展等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涵和战略重点之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设制造强国,包括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特别是要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二是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引擎。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三是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包括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从具体任务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建设制造强国,还是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因此,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其价值链长、关联性强、带动力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明确了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强调“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等,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也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我国已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也要看到,我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因此,要着眼于当前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推动制造业由“压舱石”向“顶梁柱”跃升,持续巩固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支柱地位,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创新聚集地、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谱写制造强国新篇章。
四大措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突破工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产业基础能力,是制造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将对经济安全带来重大影响。对于那些“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和直接关系到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的战略必争产业,需要发挥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力进行集中攻关,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为此,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要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围绕已具备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等优势领域,形成一批关键技术,创新运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更好激发创新活力,引领攻关突破。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使科技创新成为提升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是推进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加快构建“以我为主”的供应链产业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自主可控能力,对于提高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稳定性、确保国家经济安全至关重要。要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优化升级工作,依托自身产业规模、配套能力、先发优势,构建“以我为主”的新兴产业链。以“链长+链主”制深入推进稳链补链强链控链,着力构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提高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优势和抗风险能力,引领和推动全球供应链走向更高水平开放融合。加快产业链“链主”头部企业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供应链的灵活应变和协同能力,进而增强供应链的柔性和弹性。支持头部企业牵头构建产业链生态,鼓励龙头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理地设立海外仓等,缓解区域供给压力,提高全球范围内供应链协同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内外双向发力,构筑内畅外联的高水平产业链、供应链,全面提升产业韧性和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
三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抢占全球产业链制高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先导性,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引领国家未来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融合化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也是新型工业化的新趋势。要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推动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新增长引擎。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加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积极塑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培育孵化一批未来产业,努力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
四是推进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数字化引领新型工业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的推动水平仍有很大差异,大量的传统产业仍需要继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要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大力推动数据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现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生产效率。加快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替代传统制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搭建生产协作平台,通过柔性生产、虚拟企业等形式提高生产协作能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省社科院海洋强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