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向“智造”跨越 打造广州发展北增长极
俯瞰花都区一隅。
大道如虹通四方,纵横通衢天地新。这里是世界走进广州的第一站,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大型空铁双枢纽所在地——花都。党的十八大以来,花都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经济高质量发展笃定前行、改革创新活力不断激发、城市发展能级加速跃进、民生福祉全面增进……
砥砺筑梦十年路,奋楫扬帆启新程。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表示:“将白云机场周边区域打造成为广州发展的北部增长极,带动粤北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花都将围绕深化实施“1+1+9”工作部署,锚定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谋深做实“智造立区、枢纽强区、生态美区、改革兴区”具体举措,打造广州发展北增长极,带动粤北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全省、全市发展贡献花都力量、展现花都担当。
跨越
经济活力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
十年恒心如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笃定前行——
十年来,花都区踔厉奋发、奋楫争先,经济高质量发展笃定前行。花都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755.89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1682.15亿元,高于省、市增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1811.52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2161.61亿元,在广州市稳居第三。
在东风日产车间内,平均每57秒即可生产组装一辆世界级品质汽车……花都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汽车产业产值再创新高,智能电子、临空高科技等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一二三产业比例也由2012年的3.6∶64.9∶31.5优化为2021年的2.56∶42.69∶54.75,迈出了从“制造”向“智造”跨越式转变的坚实步伐。
“到花都去!这里环境优美,宜商乐居。”已经成为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共识,2020年花都常住人口达到164.24万,10年净增人口约70万,增速全市第二,经济活力和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
十年匠心如一,改革创新活力不断激发——
十年来,花都区先行先试、融通湾区,改革创新活力不断激发。2012年,广碳所正式挂牌成立。2017年正式搬迁至花都。花都以广碳所为平台,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吸引超360家绿色机构入驻,以花都为核心的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考核更是连续三次全国第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累计交易量及总成交金额均为全国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花都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全市首推印章“极速达”“拍地即拿证”,开办企业最快半天办结。新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全区35个单位、881项事项全部纳入“集成服务、综合受理、一窗出件”服务模式。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主场主体总量超19万户。2020年,花都区13项工作获广州市督查激励,全市第二,办税服务满意度全市第一。
十年初心如一,城市发展能级加速跃进——
十年来,花都区围绕空铁融合、提质增效,城市发展能级加速跃进。从2015年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跑道投入使用到如今的机场三期夜以继日的扩建奋战,花都不断加强空铁枢纽建设,跑出“枢纽”变现“加速度”。2020年,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一。随着广州北站一期站房投入使用,花都大道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空铁大道(一期)建成通车,花都空铁联运体系初现峥嵘。
夏日里,梯面镇红山村池塘中盛开着亭亭玉立的荷花。红山村于2013年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这仅仅是花都10年来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区1106条自然村全部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166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成功创建11个A级景区,3条省级旅游名村;东起狮岭镇马岭村、西至赤坭镇国泰村的“花漾年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初具雏形。近日,花都区“粤乡寻韵之旅”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乡村四时好风光——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花都区还作为广州市唯一代表参加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并取得小组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十年公心如一,民生福祉全面增进——
十年来,花都区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民生福祉全面增进。赤坭镇瑞岭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花港社区入选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社区”、成立全国首个异地退役军人服务站、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入选全国典型经验及案例……此外,“10号工作室”“清华姐姐”“七彩兰花”“梯面客家嫂”“京华小微”等一批特色社会治理花都品牌成了老百姓排忧解难的“贴心人”。
“教育是民生之基。”花都区千方百计解民忧、办实事,不断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仅在2016-2021年就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67万个,通过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校等方式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3.1万个。广雅中学花都校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花都学校、广大附中紫兰学校等一批优质名校建成开学,市六中花都校区正式落户,秀全中学、黄广中学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业界口碑良好,孩子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名校梦”。七星小学在“全国道德模范”赖宣治的带领下,更走出33名跳绳世界冠军,累计获得300多枚国际级跳绳比赛金牌、打破11项世界纪录。
“医疗是民生之需。”花都区始终把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首位,努力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开工建设,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花都院区、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成功落户,花都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综合三甲医院,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晋升专科三甲医院,高标准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基层医改经验入选2018年全国医改十大新举措。
花都湖美景
变迁
花都湖:水泥厂遗址变身“广州北肺”
在花都,有着这样一个青山似锦、碧水如镜的休闲宝地,在这里你可以漫步滨水长廊看湖光山色、徜徉林荫小道置身花卉海洋、踏着环湖绿道感受大自然脉搏……这就是素有“广州北肺”之称的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如今的花都湖变成了各种鸟类觅食、繁衍和栖息之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鹭也选择在这里安家,三五成群的白鹭翩翩起舞,勾勒出一幅“水清鱼游草茂盛,白鹭翩翩入画来”的美丽生态画卷。
可是谁能想到10年前,湖清岸绿、花草成荫的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竟然是个历经百年沧桑的石灰窑巨坑——花县(花都)青石海水泥厂遗址,1982年,青石海西侧的新青水泥厂建成投产,随着水泥厂厂区的扩大,产量的提升,粉尘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南风起时,会把数家水泥厂的大量粉尘带到城区上空,当时人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脚下灰尘滚滚、头上烟尘蔽日。提起这里,所有当地人都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这俨然成为当时花都市民最头疼的难题。
2012年,花都区开始在青石海区域和新街河流域筹建花都湖,为了保持原生态,突出自然,在建设花都湖的过程中,昔日巨大的水泥厂采石坑被改造为湖,原来的沼泽地也被改造为湿地园、桃花湾等。为确保环境质量取得根本性改善,在花都湖建设过程中,花都区先后关闭了上游100多家生猪养殖场和一批污染企业。花都区对湖底也进行淤泥清理,然后在原河堤的基础上,修建了一个生态河堤,种植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增加了曝氧机,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2013年9月,全新的花都湖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目前,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4300亩,湖面面积1750亩,整个公园利用了新街河原有的天然地形地貌依山就水而建,将自然山水生态景观与花都历史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成为一个集自然保育、旅游、教育和市民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滨河公园。
2016年,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第16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同时纳入广东省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名单。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结果,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榜上有名。
“花都湖短短十年间的变化超乎想象,现在是我每天晨练的必去之处。”家住新华街道的王奶奶说。除了美如诗画的自然景观,在这里,市民不仅可以了解灰塑、珐琅等本土雕塑艺术,还可以在公园的城市广场、岭南园、国花雕塑园等处观赏“春华秋实新光彩”“青石月海”灯光秀美景,尽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打卡地”。
春日万物复苏,夏日繁花争艳;秋日格桑摇曳,冬日白鹭翩跹。非凡十年,昔日的“烂泥坑”蝶变成今日的“世外桃源”,这无疑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诠释。
赖宣治
成长
全国道德模范赖宣治:
用跳绳改变乡村孩子的人生
“回首一路走来的十年,我最大的收获并不是拿到金牌或者打破世界纪录,而是用跳绳改变了乡村孩子的人生,让他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赖宣治说。
2021年,花都区七星小学体育教师、副校长赖宣治获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他是广州市第六位全国道德模范,也是花都区第一位全国道德模范。
勇于创新,用体育改变孩子一生
2010年9月,刚刚从武汉体育学院毕业的赖宣治,通过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公开招考教师来到以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为主的乡村小学——七星小学,成为这所农村小学建校55年来的首位专业体育教师。“第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孩子们对于一些体育常识都不知道,对于老师的示范动作也显得手足无措,这让我十分痛心,从那时候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用体育教育改变孩子的一生。”赖宣治表示。
2012年,根据办学条件及跳绳对器材和场地要求较低的特点,他选择以跳绳教学作为突破口,将跳绳作为学校体育重点发展项目,成立了学校跳绳队。作为一个从未接触过专业跳绳训练的人,赖宣治一头扎进跳绳研究中,四处收集跳绳比赛视频,潜心钻研,经过不断创新,他用2年时间探索出“独门秘籍”——半蹲式跳法。
在他的带领下,七星小学跳绳队克服种种困难,在各项跳绳比赛中为国家摘金夺银。他先后培养出“光速少年”岑小林、“世界跳绳大师”张崇扬等世界跳绳冠军,率队打破了11项世界跳绳纪录,荣获奖牌数超过1000枚,成功探索出乡村体育教学异军突起的路子,被誉为“中国速度 七星奇迹”。
师生情长,坚持扎根乡村教育
“是乡村孩子天赋异禀?还是身体素质出众?其实都不是,就是练出来的。”赖宣治坦然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山里的孩子只有凭借后天的努力和韧劲,再插上梦想的翅膀,才能比别人跳得更好、飞得更远。”
随着成绩不断变好,赖宣治曾有多次机会可以去更好的环境工作,但他始终放不下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坚持扎根乡村教育。他教学胆大心细,善于因材施教;他对学生们嘘寒问暖、给学生关怀开导。在他的指导下,七星小学那些曾经敏感、内向的孩子们逐渐变得活泼大方、自信开朗,成绩也不断提升。2019年,赖宣治和学生们的故事被拍摄成电影《点点星光》,影片获得了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大奖,获得广泛关注。
十年来,花都区不断提升乡村教育软实力,吸引了包括赖宣治在内的许多优秀人才加入乡村教育工作中去,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的乡村学子健康成长,改变人生。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董业衡、耿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