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制造破局:突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

20.08.2015  15:50

  “我们不能只是模仿别人,我们需要自主研发自动化设备。”从传统家电制造向重型装备制造转型,珠海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道出初衷。自主掌握核心技术,不独一家企业,也是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内在需求。

  在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制造”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困难。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广东如何重塑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创新驱动是根本路径。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成为广东破局重中之重。

  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是广东制造业突围的最大亮点。通过先进技术内联外引、共建技术创新平台、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等多种模式,珠西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力正在逐步提升,助力“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迈进。

  ●南方日报记者 陈晓

  技术内联外引辐射本土产业

  今年8月底前,珠海高新区机器人科技园将动工建设,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ABB将在此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机器人研发生产中心。

  除了重点推进ABB等龙头企业开展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应用集成外,园区还将开展智能制造,特别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领域的国内外龙头企业的招商工作,并建设公共技术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系统、全面的公共服务。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进驻企业将达100家,产业园将成为全省国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集聚区,年产值超过800亿元。

  未来,一个以机器人集成应用为核心主题的智能装备制造及应用服务集聚区有望诞生。这是珠海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带动产业创新力提升的缩影。

  重塑广东制造发展新优势,创新驱动是破局关键,要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通过招商引资吸收国内外先进项目与技术,是最为直接的突破路径。在珠江西岸,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并围绕其逐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从而带动本地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已是“新常态”。

  中车江门基地已崭露头角。该公司副总经理种磊透露,该基地已成为近年中车新建基地里生产规模最大、产品序列最多、制造能力最强、管理体系最全的一个,从新造城际动车组、地铁、有轨电车等整车,到提供轨道车辆维修服务,一应俱全。

  围绕这一龙头,江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今年,技术全球领先的制动系统生产商德国克诺尔确定落户江门,将产销城轨车辆的制动和暖通空调等系统,使江门本地供应配套比例从一成升为四成。此外,格兰达、广东南奥试产投产,广润机车、中车轨道等中车配套项目也已经基本完工,轨道交通产业链日趋完整。

  共建技术平台实现集成创新

  3D打印应用浪潮正在制造业领域全面蔓延。“3D打印应用很广,但最关键是原材料和基础技术。”中山汉邦激光总经理刘建业说,依托国内领先的皮秒和飞秒激光技术,该公司历经8年最终研发出国内领先的金属粉末3D打印机。

  汉邦激光选择与西安交通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通过跟高校非金属3D打印技术和产品进行互补,目前已收到12台订单。“借高校的科研技术,我们正在完善以激光技术为基础的3D打印全产业链,布局建设华南3D打印耗材基地。”刘建业说。

  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影响力,创新平台能够快速聚集高科技行业发展所需的国家级、专业化人才,为企业攻坚关键技术、引进创新型人才提供帮助,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和市场竞争。在珠江西岸,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公共创新平台正在加快集聚,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外,通过同一个创新平台,高校和科研机构可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企业可以购买服务、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实现技术创新,两者形成良好互动,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创新的成本和风险,也避免科技成果成为“空中楼阁”。

  在佛山,短短1年间,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就孵化出中山华帝焊接机器人项目、深圳百事可乐码垛机器人项目等20多家智能工业机器人公司,为华南地区近200家规模工业企业提供上述类似自动化机器人应用服务,带动这些公司近千亿元的产值提升。

  “双重需求”倒逼企业自主研发

  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方面,制造业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而国外设备往往十分昂贵;另一方面,劳动力等各类成本提升,企业市场利润遭到挤压,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内部生产需求与外部市场需求的“双重压力”,倒逼更多企业自主研发关键技术。

  顺德嘉腾机器人公司就是主动实现智能制造技术本土化的一员。“我们的‘大黄蜂’搬运机器人不需要导轨,可以自由移动,而且相比于国外成本较高的激光制导技术,我们使用惯性制导,成本大约能降低1/3。”该公司副总裁陈洪波介绍。

  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关键技术有望服务于更广泛的领域。珠海瑞美电机专注生产伺服电机、编码器和减速机,三者均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目前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伺服电机在技术上已经能与质量最好的日本电机一争高下,这使我们的产品迅速打开市场。”该公司总经理姜翔说。

  这也将提升关联产业整体竞争力,有力带动产业优化升级。比如,伺服电机的能量转化效率较高,普遍能达到90%以上,而汽油的转化效率只有约30%。“伺服电机可以供应给新能源汽车,用来做成转化效率高的驱动电池,从而延长电池的续航时间,节约能源。我们现在正在把产业领域进一步拓宽。”姜翔说。

  案例

  格力电器:

  自主研发近百种自动化设备

  走进格力电器的钣金车间,左侧5个橙色机器人排列整齐,360度灵活挥动“手臂”抓取零部件。这些高性能六轴机器人来自ABB集团,而这条由5个机器人及相关设备组成的生产线则是由格力自主设计研发,每个机器人各司其职,分别完成生产线上的不同工序。目前,钣金分厂的月产量从自动化改造前的约6000吨提升到如今的10000多吨。“差不多是人工少了一半,但产量却提升了近一倍。”

  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推动从传统家电制造向重型装备制造企业转型,格力已埋头苦干3年。“我们对产品精度要求非常高,但目前能满足要求的高端设备基本是从国外进口,而国内很多制造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们不能只是模仿别人,所以决定自主研发这些设备。”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说。

  如今,格力拥有自动化研究人员2000多人,自主研发近100种自动化产品,覆盖了工业机器人、智能AGV、注塑机械手、大型自动化线体等10多个领域,拥有20几项设计专利。截至2014年底,自动化设备制造部累计产出设备1660台,工装1482套。

  未来,格力具有核心技术的自动化设备有望销往珠江西岸乃至更广阔的市场。“格力现在差不多是一家重型装备企业了,以后我们这里还会建成一个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董明珠说。

  观察

  创新驱动重塑珠西装备制造核心竞争力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快谋划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双向挤压”的挑战。

  化挑战为机遇,关键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根本路径。《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重点明确,广东到2025年涌现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开展高层次分工的国际化企业,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是重中之重。在珠江西岸“六市一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轨迹中,创新驱动摆在最核心的位置。

  变化首先在市场前沿兴起。研发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多项关键技术的浪潮,席卷珠江西岸。如珠海三一重工现已拥有近200人的创新研发团队,攻坚港口机械、海工装备等重型设备的关键技术;全省唯一一家百亿级“工作母机”企业中山明阳风电已联合科研机构,突破高端芯片技术。

  创新驱动,正不断为珠江西岸提升先进装备制造核心竞争力积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