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剧的投资花在哪儿?曝一线演员片酬至少九百万
演员拿走一半,还有编剧导演加剧务
随着影视业的发展,越来越多投资过亿的电视作品进入大众视线。可热情退却剧集落幕后,并没因大投资看到更多花哨的观众不禁要问:那么多钱,到底都花哪儿了?近日,记者采访业内知名导演和制片人,详细分析了电视剧投资的流向。记者 马滟宁
内地大咖片酬高
刚刚在各大卫视落幕的《离婚律师》可谓近期热播剧,受到不少观众追捧,探究其中原因除了主演吴秀波和姚晨的加盟,制片方宣传的该片总投资1.3亿、单集成本近300万的大手笔也吸引了不少目光。可是几十集看下来,虽然这部片子还算不错,却依旧看不到那过亿的资金都用在了哪里。
坊间传说剧中两位主演片酬占了总投资的七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青年导演张凯哲透露:“就目前的行情,国内一线演员每部剧的总片酬达到3千万到4千万,单集片酬在30万到100万之间。”虽然出品方对于《离婚律师》中演员的具体薪酬始终保密,但依照此市价,吴秀波、姚晨两位主演的片酬虽没有传说中那么疯狂,但还是能够占据投资的一半份额。全剧共46集,若再加上他们随组拍摄超期两个半月,恐怕两位主演的片酬还是友情价。
其实,大咖片酬高昂绝非个例,“说实话现在用在演员身上的钱太多,例如投资一部8千万的电视剧,即便是‘友情打包价’,一个一线演员的片酬至少也要九百万。”曾担任多部影视作品制片人的董林这样介绍。他说:“比如《大宅门1912》,光陈宝国一个人就拿了整个投资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即使是这样,还是友情出演,已经在价格上打了折扣。”
如此可观的片酬,不免使人联想到近几年频有港台明星“北上捞金”的报道,曾在电影《墨攻》剧组担任导演助理的蒋丛就曾公开表示,港台明星来内地,说好听点是为了开拓内地市场,说直白些就是为了找口饭吃。在他看来,“钱”无疑是吸引港台演员来内地最重要的原因。
据业内人士透露,像观众熟知的香港TVB,他们对于演员的片酬有严格的控制。早前也有港媒报道:TVB一些二线演员的底薪只有6000多港元,三线艺人只有400多港元。而这些演员一旦踏入内地的片场,片酬随时都能拿到10万以上。举例来说,去年曾在横店拍戏的林志颖就被传出单集片酬高达50万,总片酬达到1200万,占去总投资的四分之一;对比之前他在台湾拍戏时每集只有6万块的薪酬确实高出了许多。由此看来,连港台明星都心知肚明内地片酬高这一不争的事实,想必要在一部戏中邀大咖加盟,舍不得花钱还真是不行。
导演编剧占的份额也不少
韩国流行金牌编剧,早先部分报道中称中国编剧地位处于弱势,其实不然,国内影视剧市场编剧支出占据的份额也不可小视。董林说:“制片方无论想拍电视剧还是拍电影,首先都需要选个
好题材,然后就是选个好编剧,编剧的好坏对于一部戏能不能成功至少
起了一半作用,在行业内,编剧受重视的程度非常高。”
采访中,记者获悉,一部商业片,编剧正常的支出能够占据其总投资的五分之一。尤其受“一剧两星”政策的影响,圈内已经有了一个微妙的变化,名导演和名编剧越来越吃香,投资方看重导演和编剧的程度远远高于一个名演员。
记者还了解到,编剧的薪酬是按剧本集数拿钱。这里的集数不等同于观众看到的剧集,目前一部作品在编写阶段通常由20或30集组成,后经剪接变成观众常见的36或48集等,但编剧还是会按照合同之初的约定剧集拿钱。
谈到编剧和导演的酬劳,张凯哲更是给出了明确的数字:“目前国内一线编剧一集薪酬在20到30万之间;二线编剧每集也有5到6万。好点的导演,也在20万左右。”
这么大一团队,一天要十几万撒出去
一部影视作品的投入,剧务的支出往往也是大数目。
依旧以《离婚律师》为例:从池海东和罗鹂家落地窗,可以看到国贸、央视大楼等建筑物,我们不难看出其公寓的拍摄场景选在了北京最豪华的地段。据悉,这两间公寓,仅租金就需花费100万,这还不包括重新装修的所有置景费。更有媒体爆料,剧中主角服装件件价值不菲,池海东的西装单件高达40万,就连片场拍戏的吴秀波在拍摄“被苗锦绣怒斥连带泼了一身咖啡”的部分时都主动要求换身便宜点的西服。这足以看出道具的奢华已经到了让明星都心疼的地步。
虽然高昂的场景和道具并非每部戏中都会有,可剧组人员总是少不了的。董林介绍,一部正常的商业片,剧组人员零零碎碎加起来有过百人,即使是小制作的片子也不会少于40人。这么大一个团队,除去所有演员费用、人工费,就算光坐在那儿什么也不干,一天也要十几万撒出去,这项开支在投资中也占据了极大的份额。
据业内人士介绍,剧组、制片人都有“吃大户”的现象,所谓“大户”,就是指影视公司或者不懂行的投资人。制片人的角色类似于财务总管,控制整个剧组的开销和分配。工作人员拿钱有多种形式,有按集的有按月的还有按天的,剔除前面列举的诸多大头,“化妆老大”、“舞美老大”、“摄影老大”、“服装老大”每人每集也在2万左右,剩下的人则没有一定的分配比例。制片方常说:8个人的活儿4个人也能干。如果制片人不节约投资多花三分之一也是常有的事情。
此外,电视剧开播前铺天盖地的宣传,常常致使观众误以为后期宣发也是投资的一部分,对此董林解释说:“电视剧不同于电影,后期宣发这部分不需要投资方出钱,圈内有个规矩,片子卖给哪家电视台,就由哪家电视台来做宣传。但卖片子的时候,电视台的人不看你剧本好不好、不看你演的好不好,而是看你的演员有没有名。高昂的片酬并非每个剧组都能出得起,这无疑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高价钱并非制片方本意
不少观众习惯于那几张熟面孔,在惊叹于天价片酬的同时,却还是愿意看名角儿演的戏。对此,圈内的人却有不同的看法。近期央视一套热播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无论在哪方面来说都称得上是大手笔,该剧的播出也使马少骅等资深演员再一次受到大家关注,很多人认为他们既然能演伟人,片酬肯定低不了。在几日前的电话采访中,马少骅却说:“我的片酬向来不高,出演邓小平的片酬也是很低的。我们的资金大都用在镜头上,如果资金都用在个人的酬劳,拍戏还能保证质量吗?肯定是不能的。”
同时对于眼下流行的高片酬,马少骅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些演员一拿就把整个投资拿走一大半,对这样的事情我虽不好说反对,但是首先我绝不会这么做,并且永远不会这么做,不然剩下的剧组其他人还怎么过日子。”
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听到不少类似的声音,看来高片酬请名角儿并非是每个制片方的本意。还有业内人士建议,演员薪酬应该有个固定的价钱,不能任由其漫天要价,对于一线演员可借鉴好莱坞明星的例子:片子开播后给其利润分红。这样不仅可以大量节省前期资金投入,还能督促演员在拍摄过程中更认真。只可惜,诸如此类有风险的方式,比起直接谈好的高额片酬,国内还没有演员愿意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