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六一打造儿童主题日 过个艺术的儿童节

03.06.2014  13:17

原标题: 国家大剧院六一打造儿童主题日 过个艺术的儿童节

   学歌舞、看儿童剧、唱大戏……6月1日国际儿童节,国家大剧院变成了小朋友们的欢乐海洋。在这个大剧院专门打造的儿童主题活动日中,十余台节目在剧院各处轮番上演,剧场、公共空间、展览厅里,处处都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跳跃身影。这是国家大剧院特别于“六·一”期间为孩子们准备的艺术“大礼包”,而同期的“青少年歌剧音乐会”也正在热演中。

   中外少年“”聚

   萌娃变身艺术宝贝

   在大剧院花瓣厅,一场颇具特色的俄罗斯民族歌舞表演吸引不少孩子们跑上舞台边唱边跳。来自俄罗斯的“手递手”合唱团、“喀秋莎”合唱团及舞蹈团、“卡林卡”民族乐器组合、“小铃铛”儿童合唱团,献上了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格歌舞《我家门前的小前厅》、《乌拉尔舞曲》、《纺织姑娘》、《小河》等,欢快的节奏让台下的孩子们也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而耳熟能详的俄罗斯老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也让陪同的爷爷奶奶们一同合唱起来。

   而在另一场少儿舞蹈展演中,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和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的中小学生们现场“切磋”舞技,《小骏马》、《木偶奇遇记》、《剪纸姑娘》、《孔雀梳妆》等节目或炫技或抒情或可爱,精彩层出不穷,让人仿佛在看mini版的《中国好舞蹈》。古戏台上的少儿京剧展演同样由小小少年挑大梁,来自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小演员们演绎起《铡美案》、《贵妃醉酒》、《空城计》、《杨门女将》等传统名剧的经典片段毫不逊色,小娃娃们演出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表演到位,现场观众都纷纷拍照发微博点“”。

   不少大朋友们也加入了这场艺术狂欢。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副教授金京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打击乐副首席刘恒,以及中央音乐会学院的弦乐四重奏、民乐四重奏组合的艺术家们,带了多场器乐表演,他们还在演奏中担任起“音乐老师”,为孩子们讲解交响乐、民乐、打击乐知识,并邀请孩子上台参与演奏,了解感受节奏变化。台下的小朋友也乐在音乐中,不少孩子都情不自禁地跟着节拍挥动小手,当起了“小指挥家”。

   大剧院准备的六·一大礼包还不止这些。为了让更多孩子走进大剧院“艺术充电”,这天,凡14周岁以下儿童凭相关证件都可免费领取参观票,随同的1位家长则可半价购票,一张参观票就能乐享公共空间所有演出和活动。还有“楚腔汉调——汉剧文物展”、“国家大剧院原创与制作剧目展”等多个艺术展览,为孩子们开拓奇妙的艺术王国。更有“铁皮娃娃”、“Q版小人”、卡通文具等大剧院超“”纪念品,西餐厅、咖啡厅的“儿童套餐”等等,让孩子们玩好吃好。

   《彼得与狼》音乐启蒙

   “小恐龙”、“小卡车”好戏连台

   公共空间的活动缤纷,剧场内也是好戏连台。

   音乐厅里,周末音乐会的“家庭音乐会”再度上演,北京交响乐团在谭利华的指挥下,带来了普罗科菲耶夫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和圣-桑《动物狂欢节》。据国家大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两首曲目是交响乐的入门经典,用于儿童音乐启蒙再合适不过。《彼得与狼》讲述小男孩彼得与大灰狼斗智斗勇的故事,全曲每个片段都配以讲解,并通过交响乐队的各种乐器模仿彼得、小鸟、鸭子、小猫、狼、爷爷、猎人等角色声音,让童话故事与音乐融为一体。为了让孩子们对交响乐有更生动亲近的理解,“老顽童”乐手们有的专门戴上了各个人物的卡通面具,有的乐手则戴上了红领巾,让舞台上的音乐立马“立体”起来。而《动物狂欢节》组曲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样子,音乐会选取了“序奏及狮王的行进”“乌龟”“大象”“水族馆”“化石”“天鹅”“终曲”等7首曲子,并以双钢琴贯穿乐曲的演出,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演奏形式。此外,这场音乐会还专门邀请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左小群担任讲解,节目单也专为孩子们制作成了卡通节目单。

   与此同时,戏剧场和小剧场里,由美国电光火线剧团和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分别带来的儿童剧《怪龙进化论》和《小卡车 变变变》,用艺术与创意的完美结合,拉开了国家大剧院第七届“北京儿童戏剧季”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