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一村庄仅剩一人留守:想搬到有人的地方住
除了刘生家居住的院落,雪山社几乎没有成型的房屋(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4月19日,刘生家在居住的院落内喂羊。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4月19日,刘生家在居住的屋内准备烧水。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4月19日,刘生家站在家里唯一的灯下。新华社发(辛悦卫 摄)
4月19日,刘生家坐在炕边查看手机是否有信号。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4月19日,刘生家在居住的院落内喂羊。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4月19日,刘生家坐在被雨水浇倒的老宅外。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4月19日,刘生家站在被雨水浇倒的老宅前。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4月19日,刘生家走出林业管护站大门。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4月19日,刘生家在林业管护站填写防火记录。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地处高海拔阴湿山区的甘肃省靖远县永新乡松柏村雪山社,气候恶劣,土地薄收,不宜居住,方圆几公里没有其他村社。2006年,当地原有的20多户村民相继 搬离了雪山社,而刘生家为了照顾他患病卧床的母亲、弟弟,选择留守在雪山社。后来母亲和弟弟相继去世,雪山社从此就剩下了刘生家一个人。
“刚开始的时候,深山里的野狗叫得我整夜整夜睡不着,后来养了几只羊,总算有了伴,也就慢慢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刘生家感慨道。
雪山社如今几乎没有成型的房屋,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四年前的一个晚上,下着大雨,我在炕上躺着,突然屋子的后墙就被雨水浇倒了,后来我就换了个院子,反正都没人住。”这一换,刘生家就住到了现在。
吃水需要下山拉,吃饭的食材需要下山跑好几公里买。为了生存,除了微薄的退耕还林补贴和每年卖两三只羊的收入外,刘生家在离社不远的林业管护站,当起了临时护林员,每月700多元的收入是他生活的基本保障。
“靠自己折腾及亲戚帮助,活下来不是问题,但我还是想搬到有人的地方去住。”就这样,刘生家在这里坚持着、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