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陈经纬: 混合所有制还需国企控股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陈经纬接受中国经济网专访 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泽彪摄
点击进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年”专栏【专访视频】
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 2013年秋,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中国迎来新一轮改革的壮丽征程。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改革事业稳步推进,社会稳定和谐。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国经济网推出“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年”专栏,聚焦一年来中国各项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成就和新进展,充分反映一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成绩,以及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出现的积极变化。专栏将邀请政府官员、权威经济学家以及各行业企业家围绕“改革”议题,分析解读经济形势、行业动态,回顾和见证这一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民营企业最有活力和创造力。企业景气与否直观反映经济发展状况,是看清中国改革和发展所面临问题的一面镜子,分析企业的经营和生产状况,能更好理解当前中国经济宏观形势和行业产业状况。“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年”专栏首期邀请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知名企业家陈经纬畅谈“民营企业的机遇”,“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商海沉浮三十余年,他为民营企业奔走、发声,把“60%的精力都放在社会事业上。”他拥有数十个社会职务,关注经济问题多过企业宣传。他就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年”系列访谈首期嘉宾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香港经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经纬。陈经纬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见证者。
他认为,
·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比任何国家都要好
·“简政放权”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混合所有制还应以国企控股为主
·香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比
中经网整理部分专访内容以飨读者。
中国经济网:过去一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低速运行。作为“晴雨表”的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如何?
陈经纬: 中国企业就生存环境而言,比任何国家都好。好在哪里呢?好在有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好在我国发展到现在外汇储备马上就要超过4万亿美元,好在我们把“引进来,走出去”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那么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本地市场发展空间广阔,走出去又有国家做支持,机会比外国企业好很多。
就创业环境而言,现在不如改革开放初期。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不管你做什么市场都是一片蓝海。而现在中国经济经过高速发展,面临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的转型任务,市场门槛相对来说高了很多。因此,现在想赚钱,必须动脑子,依靠科技创新,高科技产品是最好赚钱的产品。
以前我们用廉价劳动力赚取外汇,现在我们要重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不能忽略传统产业,多下一点功夫提高产品质量,做好品牌建设。通过对产品价值的提升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有创新思维,创新做法,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中国经济网:但是我们同时应该看到,中小企业也面临很多问题。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项举措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难题。7月以来这已经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第四次提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陈经纬: 中小企业融资难不是一个新的问题,至少说了十年。过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出台了一些办法,比如开放担保公司、贷款公司。银行不是直接贷款给中小企业,而是通过小金融机构。政府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出现了融资贵的问题。相信大家都看到了,百分之十几、二十几的利息都是正常的,三十、四十的也比比皆是。一个企业如果盈利超过10%是非常难的,如果贷款利率动辄20、30%,他怎么生存?逼不得已去中介结构借钱,就是饮鸩止渴,最终会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因此中央政府要拿出魄力解决这个问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现在银监会为了风险管理乃至宏观调控,对大银行的融资贷款有很多规定,条条框框很多,具体还要看落实。
中国经济网:“简政放权”是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手段。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顶层设计、多措并举,力促“简政放权”落到实处。就企业而言,是否能真切感受到“简政放权”所带来的便利?
陈经纬: 简政放权是这一届政府工作的最大亮点,对于企业发展非常非常有利。以前我们去办事,通过各种机构、各个部门,一趟下来需要敲几十个公章,甚至上百个。严重影响企业发展,也完全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市场经济讲“商机”,一个商机是受时间限制的。当公司决策要做这个投资时,政府的层层管理、层层审批,到批下来的时候,市场起了变化,好多商机已经转化为坏商机,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精力,也耽误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家整天想着拿批文,不想做市场分析。我自己做生意的一个经验之谈,有时一个优惠条件反而有害无益,兴奋过头,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长远利益就忽略了。
对于企业发展来说,用市场经济配置资源是非常有效的举措。首先,就是我们说的企业从决策到执行可以节约时间,抢占商机。其次,防止权力寻租。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本来只可以批100家,但是各级部门利用权力批了200家,宏观调控相当于帮倒忙。所以就把权力交给市场,让企业评估市场的能力,我有多大的力量就做多大的事,市场有多大的商机我就做多大的业务。
现在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下放了很多审批权,但还不够。因为从中央到地方,这条路很长。顶层设计得好,更需要下面有执行力。不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把整个市场体系搞乱了。
中经网:十八届三中全会备受关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加快步伐。4月,国务院会议向社会公布80个引进社会投资的项目;7月,国资委宣布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等六家中央企业中开展试点。您对此有何期待?
陈经纬: 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从中国股市上市算起,国有企业把股份卖给股民和投资者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涵义更深刻,内容更广泛。
但是我认为不能是简单的“混合”,如果由国企控股,民营企业只是注入资本,这个混合的意义就不大。因为国企的优势就是资本和人才,我们应该认识到相对于国企,民企的优势在于灵活的体制机制。
我在一些场合也提议,混合所有制的发展还是应该以国企控股为主。就中国来讲,有多少家超500亿资金的企业,就算让你控你也控不起。从另一方面来讲,民企的资本是企业家的血汗钱,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风险管控方面的管理工作。所以让国企发挥资本充足、人才,民企发挥创新驱动力强劲、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合资做一些项目。积极发挥双方的积极性,进入到原来国企垄断的一些行业里,强强联合。
中经网:有一个说法认为最近几年里,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的经济互动没有之前那么活跃了,是不是香港经济优势不再?您身为香港中国商会主席,如何解读这个观点?
陈经纬: 这是误解和误传。香港在我国有着特别的经济地位。俄罗斯普京总统很羡慕中国有一个香港,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平台;同时,新加坡又很羡慕香港有一个中国大陆。
改革开放初期,来内地投资的都是香港的中小企业。如果没有香港,我相信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会这么成功。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香港为中国对外开放提供了专业的营商网络和交往经验,以及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跳板,其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比拟。
反过来,中央政府也非常关注香港经济的发展。回归以来,两地签署了包括CEPA在内的多个合作协议。在经济上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王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