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常务副市长陈如桂:广州限购没有松绑

01.08.2014  14:43
新闻发布会回应诸多热点,透露近三年地方债增加500亿元 摘要:广州限购没有松绑,目前也没接到房产税试点通知,广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昨日上午举行的广州市领导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如桂回应了包括限购松绑、楼市拐点等诸多热点话题。

    7月31日,新闻发布会开始前,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如桂在发布台旁等候。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南都讯 广州限购没有松绑,目前也没接到房产税试点通知,广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昨日上午举行的广州市领导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如桂回应了包括限购松绑、楼市拐点等诸多热点话题。

    昨日的新闻发布会提前10分钟结束,陈如桂花了不到10分钟通报分管工作,用70分钟回答网友和记者提出的21个问题,涉及公积金新政、南沙新区、地方债、楼市拐点等多个方面。70分钟回答21个问题并不算少,可见陈如桂作答十分“简短”。

    陈如桂分管领域众多,包括发改、财税、国土房管、规划等重要部门。这给记者提供了较大提问空间。一类提问关注焦点事件“进度”,比如恩宁路改造、广州大桥开工日等;另一类问题表达了媒体的各种“担忧”,比如,地方债怎么还?如何避免新城“空城化”?金融城建设步伐有无放缓等。

    在回应地方债问题时,他用数据作答。2014年相比2012年,地方债多了500多亿,但“我们建设了很多项目,市区两级的财力也提高了不少”,他称广州的债务控制得很好,希望大家对城建投资充满信心。

    还有记者质疑广州卖地遇冷,陈如桂说市场有波动但总体平稳,广州下半年再分批推地,一定能完成年度任务。关于南沙限购松绑和广州试点房产税问题,他都明确辟谣。

  楼市拐点?

    广州楼市进入“常态销售量

    因为陈如桂分管国土房管局,楼市问题连年热度不减,次次是发布会上的主角。

    今年上半年,广州楼市经历了降价促销以及成交量走低态势,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加入降价行列,购买者观望情绪浓重。广州楼市拐点已现?

    “应该说广州房地产市场是稳定的,也是健康的。”陈如桂列举了一连串数字,广州1-6月份房地产销售量同比去年减少28%,价格同比增长11%,达到均价15084元/平方米。量少了28%,但1-6月平均每个月销售量为67万平方米左右,最高一个月销售了74万平方米。这接近广州这几年的常量,这几年广州平均每月销售量是70万-90万平方米左右。陈如桂认为,这组数据说明广州进入“常态销售量,销售处于正常状态”。

    与此同时,投资平稳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长22%,其中住宅投资增长5.9%,说明投资没有停下来;在建房地产面积和去年持平,略有增加;房地产存量约为858万平方米,在700-1000万平方米正常存量范围内。

    “以上数据表明广州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健康,”陈如桂称,广州也注意到除了北上广深,一些二线城市房价跌幅较大。但是广州依然有很大的需求,特别是通过限购,广州户籍人口购房比例从之前的65%增长到90%多。

    “我们一方面坚持调控,不让房价过快增长,另一方面加强监控,做好市场引导,防止出现大起大落。”陈如桂说道。

    取消限购?

    南沙房地产市场没有松绑

    数据显示,南沙的房地产库存要消化完至少需要35个月,广州会不会对南沙取消限购?

    “目前没有对南沙房地产市场松绑,”陈如桂回应,南沙作为广州的一部分,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但是我们也要密切跟踪房地产市场走势,根据市场走势优化政府的综合调控政策措施,”他最后强调,全市限购并没有松绑。

    此外,还有记者问及广州房产税试点动向。“到目前为止,广州没有接到广州作为房产税试点城市的通知。”陈如桂回应。

  南沙被抛弃?

    南沙做金融优势在于有产业支持

    南都近期推出报道《利空频出,南沙新区被抛弃了吗?》引发巨大关注。南沙新区的命运成为昨日新闻发布会上的焦点。记者连续三问抛向南沙。

    此前,南沙新区一揽子优惠政策中,涉港澳的金融政策遭到部分删除,而前海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政策优势明显。这让人不免担忧南沙究竟有无吸引力。

    “努力赶超,”陈如桂用这四个字打头展开话题。“南沙和其他地方相比有产业支持优势,比如汽车、造船、港口、电子信息、生态旅游等,”他认为,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南沙相比其他区域有产业优势。接下来,南沙将充分利用产业优势发展汽车金融、信息金融、物流金融、科技金融、航务金融等。

    “南沙新区建设是广州市的1号工程,南沙803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也是别的区难以比拟的,大建设需要大资金,这为南沙金融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他称,有广州大金融的支持,南沙以金融作为对外合作的抓手,构建与港澳合作的平台会显得更有针对性。

    避免“空城化”?

    广州注重新城和中心城区有机衔接

    中新知识城、海珠生态城……,近年广州频频出手建设新城。而从全国范围看,不少新城成为“空城”。如何避免新城“空城化”?

    “新城出现空城现象,主要是因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不足,没有做好产业安排,建好新城没人入住。”他称,广州在新区的规划发展上注重“产城融合”,比如,广州的地铁覆盖延伸到所有新区,高快速路等各种市政基础设施加大向新区延伸;每个新区都突出各自特色,比如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临港商务区、中新知识城等,可安排有针对性的招商项目;政府也采取措施鼓励引导中心城区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优势资源向新城区延伸覆盖。

    “广州在每一个功能区发展上,注重新城和中心城区的有机衔接,形成网格化、团组式发展格局,所以,广州不会出现空城的情况。”陈如桂回应。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