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长刘志庚揭牌“东莞智造”试验区

07.08.2014  12:40

   自2009年东莞成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以来,东莞装备制造业支柱性日益显著,(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验区)也是“东莞智造”的必然要求。 ———东莞副市长贺宇

  重视招商引资是对的,但实际上现在招商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就算招进来,要拿出多少地,多少配套才能让他投产?其实见效最快就是加大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扶他们一把,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能会更好。接下来要两手抓,一手抓上新项目,一手抓企业技术改造。——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

  昨日,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为东莞市“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验区”揭牌,东莞继顺德区后成为全国第二个试验区城市。同时东莞发布行动计划,将用3年时间,初步形成完整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也就是到2016年,东莞要实现产业规模(不含智能终端产品)1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0%以上。东莞市长袁宝成、副市长贺宇出席仪式。

  项目资金可优先倾斜

  这一试点为何能够落户东莞呢?东莞市副市长贺宇介绍,自2009年东莞成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以来,东莞装备制造业支柱性日益显著,这也是“东莞智造”的必然要求。

  东莞为实验区的落地也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今年1月,东莞市“申报国家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试验区”得到省经信委支持;3月,东莞向省经信委报送相关请示,市长袁宝成带队拜访了工信部,其后,该项工作被列入市政府督办事项;5月27日,国家工信部批复同意东莞市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验区。

  有了试验区的牌匾,工信部可对试验区建设提供规划指导,在项目与资金投入方面优先倾斜。目前,东莞正着手研究《东莞智能制造发展总体规划》和《东莞创建国家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试验区实施方案》等工作。省经信委官方网站也发布消息,近日,东莞(松山湖)获批成为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之一。

  目标千亿元要靠企业拉动

  根据计划,2016年,东莞要实现产业规模(不含智能终端产品)1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0%以上。将引进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发展30家产值超亿元的智能装备辅助产品制造骨干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0家;形成6个居于省内领先地位的智能化示范试验区。

  东莞还将通过完善公共平台建设,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所需的金融保险、证券、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要素市场等服务业,引导科技企业和银行金融业参与东莞智能制造试验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