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型的制造业强省

03.08.2015  09:51
日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了全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工作会议,会上印发了《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这是我省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标志着我省全面启动新一轮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速发展。

  话题缘起

  日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了全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工作会议,会上印发了《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这是我省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标志着我省全面启动新一轮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速发展。省委书记胡春华在讲话中强调“要牢牢把握制造业这一立国之本的战略地位,抓住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努力掌握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广东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广东是全国制造业大省和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当前以智能制造引领的全球制造业大变革中,我们如何以《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为抓手,抢抓机遇,努力促进“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转型升级,把智能制造打造成我省制造业新优势,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型的制造业强省?本专栏特邀专家建言。

  广东智能制造的

  战略选择

  应在三个方面实施中长期战略

  □彭 澎

  近日,广东召开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工作会议,印发了《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这是我省首次出台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也是全国首个省份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广东不仅是中国制造第一大省,也是“世界工厂”,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以单独经济体计算,排名世界第5位。但广东制造业在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品牌、产业结构等方面要追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克服劳动力成本上涨、土地和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不利条件,由“制造”转向“智造”。为此,广东智能制造应在三个方面实施中长期战略:

  一是做中国制造战略转型的先驱

  《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显然,广东制造业的升级必须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去认识。虽然广东早有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的规划,《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是在《中国制造2025》之前颁布的,表明广东在“制造”转“智造”方面确实领先一步,但《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终究还是要与《中国制造2025》对接,广东制造业的全面升级也要放在全国产业发展大局中去考虑,并发挥探路和示范作用。

  《中国制造2025》里并没有涉及具体的省份和地区,但总体思路和原则方向就是广东智能制造的战略选择的路线图。毕竟我国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位,而广东制造业的规模居中国第一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升级挑战,广东最早面对。一方面,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因此,就当前形势来说,要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这既是中国经济的重点、难点和出路,也是广东经济的重点、难点和出路。

  《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求,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则具体提出了六大主要任务:构建智能制造自主创新体系;发展智能装备与系统;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行动;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提升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完善智能制造服务支撑体系。广东的规划与国家战略是完全吻合的。

  二是在价值与规模两端发力

  根据《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我省要真正实现从制造大省变制造强省,眼前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产业核心技术少;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此外,对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也要足够重视。

  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达84家,有24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中国500强”,格力电器、美的集团2家企业入选“世界500强”。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的第一大省,广东的企业规模效应还是不够。按笔者的看法,广东进入“中国500强”的制造业企业应该达到50家以上,即1/10,与广东经济总量占全国比例一致;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应该有5到10家,与广东制造业居世界第5的位置相适应。

  有时候,产业的规模是由企业的规模决定的,而广东企业的规模在形成完整的价值链方面有雄厚的基础,“世界500强”往往也是研发和品牌的强手,甚至有些企业并不太重视制造环节。广东一方面要培育本土的制造业大企业,另一方面也要吸引央企落地生根。

  三是分工与布局要合理化

  应该说,广东制造业发展是比较重视产业布局的。近年颁布的《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都可以表明。前者提出了先进制造业依托大型生产和制造中心、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细化产业分工,完善产业配套,形成珠江口东西两岸和沿海产业发展轴“三轴”联动、协同发展的一体化布局。后者则提出了珠江西岸“六市一区”装备制造业分工格局,要求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差异化沿江沿海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推动珠江西岸形成以大型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龙头、中小企业和配套产品为基础、产业链完整、产业集群发达的先进装备制造发展格局。

  珠西产业带要求结合我省珠江西岸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装备、新能源装备、汽车制造、卫星及应用等领域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及相配套的重要基础件和生产服务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但这些产业,“六市一区”各自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省政府则在产业政策上进行协调,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特别要防止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形成新的产能过剩。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