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改革破解难题化解风险
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广东贯彻落实中央的“微刺激”政策,配套推出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较为明显,GDP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在保持总体稳定增长的同时,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推进,经济质量和效益保持良好。区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效果凸现,粤东西北地区多数经济指标增速高于珠三角地区。
在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征途上,保持全省经济稳定向好,既面临不少困难,也存在诸多有利因素。最主要的有利因素就是随着全面改革向纵深推进,将进一步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障碍,通过加快推进改革,破解各种难题,化解各种风险,激发市场内在的动力和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是前进的动力之源、活力之基。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创新的思维和更加开放的胸襟,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改革提升领导能力,把促改革和“稳增长”密切结合起来。困难无处不在,机遇何处寻觅?首先需要各级领导用改革不断创新领导能力,以新视野把握新机遇,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多年来我们习惯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总是企图用“看得见的手”去驾驭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一遇困难就想借助外部动力,不善于激发市场的内生动力。过去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也容易使人陷入某些思维的误区,习惯运用既有的增长模式,习惯于走老路,不图创新。机遇在哪里?机遇总是和困难随行的。领导能力提升需要多学习,多思考,还要学会从民间智库借脑力,登高望远、革旧图新,既勇于改革又善于改革,抓住机遇精准发力,精巧布局抢占先机,在重点突破中驾驭全局。在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宏观调控抉择两难的情况下,领导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之策,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才能在坚定前行中发现和把握机遇,在攻坚克难中乘势而上,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以改革激发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目前,广东外贸出口不振,房地产市场出现下调迹象。从更深层次看,广东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在先行进入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二产调整后的缺口三产发展一时补不上;存量调整形成的缺口,因投入尚未形成产出,增量一时补不上。经济转型发展与相应的政策配套和制度创新尚存时滞效应,加大了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难度。面对正在积累的市场风险,投资作为保持经济“稳增长”的重要途径,在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在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在保持适度的投资力度的同时,着力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的资本形成率和产出率,着力开拓非国有经济投资动力。当前广东的民间投资能力已经撑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半壁江山,要继续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门槛,拓宽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通过改革激发新的动力,对于“稳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以改革增添活力,保障经济稳定增长。把握好各项改革的力度和进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促改革和稳增长密切结合起来,使推出的各项改革措施能够缓解和解决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工商登记制度、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内在活力。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和壮大一批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也是增添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转变政府职能,精简和下放审批事项,决不意味着政府对这些领域放任不管。南海区以信息管理平台与技术推进“负面清单”、“准许清单”和“监管清单”“三单”的全链条管理改革,是一项积极的探索。这一改革使政府事前审批的“手”放松之后,把事中事后监管的“手”硬起来,解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问题,从深层激发市场内在活力。
(作者系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