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动漫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后继人才缺乏

19.07.2014  22:00

  ●本报记者 郑炜梅

  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日前在上海闭幕。据相关报道显示,博览会上披露2013年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为870.85亿元。面对如此巨大的一块蛋糕,我市动漫公司将有何动作?记者日前走访了我市动漫界人士,了解我市动漫产业的优势和不足。

  现状

  企业稀少 原创为主

  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长期高回报的产业,国内不少地区都非常重视动漫产业发展,纷纷出台各种扶持政策。不少创业者也看到了其中的发展前景,将创业目光投向动漫产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我市从事动漫产业的企业很少,大多以原创为主。其中专注于本土题材的更少,仅有汉唐、盛唐两家企业,客家元素动漫发展潜力巨大。2006年,我市首家动漫公司梅州市汉唐影视动漫传播有限公司成立。成立后,该公司将重心放到客家题材上,推出了客家系列动画,成功创造了“细哥细妹”卡通形象。2010年,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前景日益凸显,盛唐动漫传播文化有限公司成立。短短半年时间里,盛唐公司便成功出版发行了国内第一部客家少儿读物《客客龙时空历险》漫画书,受到了很多孩子的喜爱。目前,该公司正在创作客家童谣、故事等,并将于近期推出。

  “动漫产业接地气才能赚人气,我市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这为动漫创作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2013年5月,公司立项申报的《基于客家文化遗产的动漫创作传播》项目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成为我市唯一入选的文化产业项目。这也意味着客家文化在动漫创作中可供挖掘的潜力很大。”盛唐公司董事长陈展明说,公司正和幼儿教育机构洽谈,准备将客家系列书籍等用于幼儿教学。他说:“现在的幼儿教育机构很少有客家题材的教材,我们用动漫形式呈现客家故事和童谣,肯定会有市场。”

  困境

  缺乏人才 后继乏力

  尽管我市的动漫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动漫企业仍然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

  由梅州亿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动画短片“兔小贝”系列儿歌受到众多网民追捧,在各大动漫视频平台的点击率均名列前茅,日均播放量达1000万次左右。兔小贝每集时长只有4分钟,但每个月仅能推出3至4集。“设计团队只有25人,所以推出节奏比较慢。目前,我们还打算推出动画片,剧本也正在创作中,但头疼的还是人才。”亿讯公司相关负责人叶淋说,为了招揽人才,他们还曾前往厦门招聘,但终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采访中,陈展明也表示出了同样的忧虑,“经常在网上挂出招聘启事,但应聘者寥寥。”

  记者还了解到,缺乏动漫人才并非因为动漫行业待遇低,而是学生对动漫行业了解少,且我市开设动漫专业的学校并不多。“有经验的设计师待遇很不错,月薪能达到一万元以上。”叶淋说,虽然公司和我市的一些职业学校开展了合作,但人才缺口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