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圆梦:韶关8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盼资助

18.03.2015  13:42

小兵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患老年痴呆症。(记者 赵浛锐 摄)

在狭窄破旧的家里,阿婷正在帮妈妈做饭。

本报在创刊7周年之际启动“助学圆梦”活动,你的资助将改变一个贫困学子的命运

东莞时间网讯 韶关是东莞对口帮扶的城市,在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两座城市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贫困的根源在于教育的落后,帮助一个贫困学子完成读书梦,就等于帮助了一个家庭。一直以来,东莞社会各界到韶关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助学活动。近期,东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东莞驻韶关扶贫工作组,通过前期入户走访调查,最终从韶关贫困学子中,筛选出8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在3月26日《东莞时报》创刊7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本报弘扬“助学圆梦”的精神,特派记者前往韶关乐昌市廊田镇、大源镇、黄圃镇走访贫困学子,了解他们的学习现状。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发展中心也大力支持和配合本次活动。

在此,本报呼吁广大爱心人士参与助学,帮助这80名贫困学生完成读书梦,助学标准为每名学生每年1000元。

16岁的哥哥为供弟弟读书放弃学业

68岁的奶奶靠养猪种菜撑起这个家

小兵今年12岁,家住乐昌市黄圃镇塘村,在黄圃镇中心小学读六年级。记者来到他的家中时,他正趴在桌子上做作业,爷爷坐在旁边。记者上前打招呼,由于爷爷患有老人痴呆症,未给予任何回应。

邻居告诉记者,这是命运多舛的一家人。大约十年前,小兵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后来不知何故,小兵的爸爸不幸死亡,妈妈弃他们而去。如今,这个家里剩下爷爷奶奶和两个孙子相依为命,爷爷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去年,小兵16岁的哥哥为了撑起这个家庭,不得不放弃学业,到广州花都打工。

现状  68岁的奶奶辛苦劳作养家糊口

看到记者来访,小兵很有礼貌地站了起来,招呼记者坐下,还倒上了一杯白开水。记者看到,这是一间简单的砖瓦房,屋内除了一张老式的沙发、桌子、旧电视和两张床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了。

小兵的邻居说,小兵家以前住的是泥瓦房,破旧不堪。2006年,这里发生过一次水灾,大水淹了将近一米深,把小兵家的房子给冲垮了。当时政府补贴了一万多块钱,小兵家才建起了这间砖瓦房。

小兵的爷爷今年69岁,以前是乡村老师,还曾承担村里的扫盲工作。可是,3年前突然患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奶奶邓戊花不仅要照顾他,还得负担起一家老小的生活。

邓戊花今年68岁,由于长期劳作,也落下一身病痛。“老伴身体好的时候,和我还有个照应,现在老伴成这个样子了,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说到这里,邓戊花嘴角微微一颤,有些哽咽。

这几年来,这一家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奶奶养猪种菜。有热心人知道他们一家情况特殊,把学校饭堂的剩菜剩饭免费送给邓戊花,作为她养猪的饲料,这令邓戊花十分感激。

16岁的哥哥放弃学业让弟弟读书

小兵的哥哥小用今年16岁,去年初中毕业,本来已经考上了当地一所技校,但是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他只得放弃了学业。

“他说爷爷奶奶老了,没办法供兄弟俩读书,要外出打工赚钱,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塘村一名村干部告诉记者,村委会当时已帮助小用争取到读技校的指标,但是小用还是坚持外出打工。

由于未满18岁,小用可以找到的工作并不多。如今,他在广州花都一家地毯厂当普工,收入不高。按照相关政策,一个家庭有人外出务工,就不能列入低保,所以小兵的家里无法享受低保补贴。

邓戊花说,大孙子小用16岁就外出打工,令她很自责。如今,她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小兵的身上。她希望有热心人能够帮助小兵,圆了他的读书梦。

期许  希望有机会完成学业做有出息的人

走访之前,记者就听说了小兵一家的遭遇,所以和邓戊花聊天时小心翼翼,生怕提及她的伤痛处。可是,说起小兵,邓戊花还是忍不住眼泛泪光。

“小兵是个苦命的孩子。”邓戊花说,小兵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突然有一天,儿媳妇回到家中告诉她,小兵的爸爸不幸去世了。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老人家没有文化,也搞不懂儿子是因为什么原因去世了,甚至连儿子的尸体都没有见上一面。

每每想起儿子,她总会不停地掉眼泪。令她更为难过的是,儿子去世不久后,儿媳妇不久后也改嫁了,从此失去了音讯,老人家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

小兵和哥哥都是聪明懂事的孩子,从小就会帮奶奶做家务和农活。可是,每每看到别人一家子出去玩时,小兵总会想自己的父母。“没有了父母的爱,孩子多少有些自卑,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邓戊花说,她时常安慰小兵,尽量给予他更多关爱,也希望他能够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小兵很懂事,站在旁边默默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