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办实事为招福村“招福”

05.07.2015  12:47

  人物简介:钟振平,入党45年的老党员,蕉岭县三圳镇招福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本报记者  李  跃

  特约记者  涂永平  黄麟胜  陈晓光

  “不论新老党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入党申请书的承诺——服务群众,维护党的利益。”这是招福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振平经常提醒村党员干部的一句话,也是他入党45年来恪守的原则。

  正是这一句“服务群众,维护党的利益”,让钟振平带领招福村实现了“美丽嬗变”:党总支部从“涣散”变为“凝聚”,道路从泥泞到全部实现硬底化,村庄从“脏乱差”变为“和富美”,村集体收入从每年1000多元增长至现在的11万多元。

  今年初,蕉岭县政府提出“五村联动”的规划,需要建设25公里的慢行道,招福村便在规划范围之内。“慢道”的建设涉及到村民种植花生、水稻的田地,而且补贴较少,一开始村民都不愿意配合征地,工作一时陷入僵局。为此,钟振平“一反常态”,没有去村委会办公,而是来到塔西村民小组潘屋,一一说服村民。他入户听取村民意见,待村民把顾虑和不满都“倾吐”完了,他开始慢慢讲道理,给村民分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慢道”建设的好处。经过他的努力,潘屋的“钉子户”终于被说通。一家搞定了,他就继续前往下一家。村民吃下“定心丸”后,该村“慢道”建设工作很快开展起来。

  “新农村建设是好事,路圳结合、修建‘慢道’也有利于民。所以听到村干部反映不少村民因为补贴少而不愿意征地时,我觉得有必要亲自和他们解释清楚。”钟振平说。

  钟振平还是带领该村2700多户村民发家致富的“领头雁”。2000年,他积极引进蔬菜龙头企业,引导乡贤开设了8个家庭农场,带领村民种植了2167亩花生、紫玉淮山和金柚等。同时,还邀请农技专家为村民提供农技服务,推动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促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至每年11万多元。

  钟振平不仅恪守入党誓言,一心为民服务,还着力完善制度化管理。在他的努力下,该村建立了“一核三元”村级治理模式和协商议事会议制度,把“涣散”的人心凝聚为“一股绳”,不仅把村民间的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期,还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完成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