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培训助力实现根本脱贫

27.10.2014  18:16

来自贫困村的农民在揭阳市军埔村正专心致志地参加电商培训。

   一台台白色的电脑一字排开,来自贫困村的村民正聚精会神地按照笔记一步步注册淘宝账户、进行运费模板设置;已经完成上机实操的学员则一边翻看着笔记,一边消化培训课上讲的电商运营理念;还有些年纪稍大的学员则举手请来了老师在一旁指导操作……这是笔者在被称为中国“淘宝村”的揭阳市军埔村看到的情景。此项新尝试,也成为广东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以劳动力培训帮助脱贫的缩影。

   要让农村真正脱贫,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最根本的扶贫手段。一些驻村扶贫工作小组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或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或提升农民技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脱贫。

   贫困户到“淘宝村”学电商

   专业合作社注册开网店

   东莞市在帮扶揭阳市的工作中正进行全新探索与尝试,利用当地著名的“淘宝村”军埔村,协同揭阳电商平台和“双到”工作平台,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开发、金融扶持、创业扶贫的协同创新。

   “在贫困村,网络条件相对比较落后,网络普及率不是很高,村民们对于电商这一概念还相对陌生,身边一些优势资源被空置。”东莞市扶贫开发“双到”驻揭阳市工作组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工作组在揭阳团市委、揭阳电商办等支持下,在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军埔村举办电商培训班,向贫困村民传授新型的商业形式。

   据该负责人介绍,电商专业培训机构为学员提供了包括网店注册、网店装修、网店推广与营销、客服接单、客服管理、网货组织、淘宝客应用等实务和实操训练,并组织学员在军埔村等地的网店、实体店、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机构进行实践参观活动。

   一位接受过电商培训的小伙子告诉笔者,通过这些天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淘宝开店的基本流程和一些技术。“之前觉得在网上开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学习了之后发现也没有那么难。我现在正在申请硬件设施和专项贷款等方面的补贴,着手把网店开起来。

   该负责人也表示,培训之后能有多少贫困村民真正着手开网店不能保证,“但是起码村民有了运用互联网的意识,有了自力更生以技能为生的意识,这就是很大的一个进步。”他还告诉笔者,为了保证培训后学员能够将技能转化为致富资源,工作组可以在资金与渠道上提供一定的帮助,为有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意向的青年提供货源组织、硬件设施和专项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支持。

   为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东莞市石龙镇已帮扶揭阳的对口帮扶村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并扶持合作社注册了网店。这一集体性质的网店旨在成为受帮扶村的电商主平台,帮助其开拓新的网络销售。目前,青梅、青榄凉果等贫困村特色农产品已经开始在网络平台销售。

   在后续的资金保障上,扶贫工作组也作了细致的安排。一方面,发动东莞市对口帮扶镇街为受帮扶村的受训学员提供后续帮扶,其中包括技术支持和贷款贴息等的支持,同时,帮助学员与军埔村和东莞等地电商产业平台进行对接;另一方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揭阳市分行将出台政策为符合条件的青年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

   在粤北清远,当地则组织开展了扶贫改革示范村的创建活动,阳山通过“村级互助金+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积极创新金融扶贫,选取39个重点帮扶村为试点,发放小额贷款150万元,着力解决农民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帮扶引线 政府引导

   劳动力培训就业遍地开花

   一袭白衣黑裤,左胸口印着抢眼的校标,来自潮州的陈小佳右手握拳,正激动地在开学典礼上铿锵庄严地念出誓词。19岁的陈小佳家境贫寒,本以为自己和其他境况相似的同乡孩子们一样,在家务农或是外出务工。而当收到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那一刻,我觉得人生重新燃起了希望。”他说。

   9月28日,落成于清远的全国目前唯一的全免费职院——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迎来了首批300余名学生。这是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在成功创办国华纪念中学之后,创办的第二所全免费学校。

   据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院长卢坤建介绍,学校的运营费用和入读学生的所有开销费用均由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出资,投入的资金为4.5亿元。目前学校开设了酒店管理、物业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四个专业,未来还将开设建筑类、机电类、房地产类、旅游类、计算机类和财务会计类等专业。

   出身农家的杨国强一直以来非常关心教育,深知农家子弟求学的艰辛以及职业道路的受限。他认为,要提升贫困家庭自我发展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唯有通过智力扶贫,为社会培养出大批急需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如果未来所有年轻人都20岁以后才出来工作,都能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或大学教育,20年后我们的国民素质,我们的生产力,一定能达到强国的水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我们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除了用职业教育改变贫困家庭的命运之外,碧桂园扶贫开发中也积极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对不参与学历教育培训的适龄劳动青年授之以渔,开展家庭保姆等技能培训。

   而在珠三角,惠州市高度重视劳动力转移工作,进一步加大贫困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惠州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与市扶贫办制订了《惠州市贫困村富余劳动力巡回招聘实施活动方案》,对有条件转移就业的贫困户,建立劳动力资源台账和信息机制,分批对贫困村劳动力进行免费技能培训。举办扶贫便民招聘会活动,努力实现“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2013年、2014年在各县区举办了40场扶贫进村现场用工招聘会,每场招聘会组织6至10家市、县企业参与招聘,转移富余劳动力就业1462人。惠东县安墩镇黄沙村当天参与招聘20多人,就有5人达成用工意向。

   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对口帮扶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增塘村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和“送岗位下乡,接农民工进城务工”劳动力转移宣传活动。培训班专门邀请人社局的专业人士,为务工人员开展法制课讲座,受到了农民工的热烈欢迎。法制讲座内容主要以农民务工维权法律知识为主,讲述《劳动合同法》等与农民工自身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讲授法制课,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素质。培训期间,在村委一楼安排了“送岗位下乡,接农民工进城务工”招聘信息会。东环街劳动部门现场发布了96家企业招聘信息,提供用工岗位1600多个。同时,派发岗位招聘宣传单300份,并利用广播、张贴等形式,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等信息宣传,全面营造劳务致富氛围。此外,东环街为加大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对有意向求职的农民工,提供适当交通、住宿等补贴,力求降低农民工求职成本,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目的。

   白云区江高镇则将本地企业的需求与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相结合。白云区江高镇对口帮扶大埔县桃源镇新东村,以本地陶瓷企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安排专项扶贫资金,注重宣传发动增强广大农民参与务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针对企业岗位的不同与需求不同,实行“点对面、点对点”的专业式培训。同时,与当地的陶瓷企业签订协议,按照“定岗培训,合格就业”方式,逐步形成扶贫转移就业的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模式,实现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此外,该镇通过周密筹划,灵活教学,保证培训工作出实效,对于特定岗位的人员,还专业请到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单独培训教育,发挥传、帮、带的模式,保证学有所用,学出实效。培训过程中,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实行免学费、书费、资料费及培训耗材费等费用。通过大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新东村贫困农户人口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奔康致富步伐。

   在全省,在广州对口梅州、珠海对口阳江、佛山对口云浮、顺德对口英德等地的帮扶工作中,坚持将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作为帮助贫困户脱贫的主要渠道,对农村在家劳动力实行全员培训、推荐就业。据统计,仅广州市对口帮扶梅州市共组织农民免费参加农业技能培训19516人次,非农业技能培训15976人次,经非农业技能培训外出务工9556人次。

   撰文 彭琳 陈律言 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