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进校园系列讲座顺利举行

08.07.2022  13:07

7月1日-7日,由广东省“新师范”建设指导委员会、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主办,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行知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进校园系列讲座顺利举行。该系列讲座是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指导下,教务处于7月劳动与社会实践周期间举办,一校四区各学院结合《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实践安排,以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

7月,教务处聘用了一批全国劳模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导师。全国劳模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劳动获得者唐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郭帮兵、全国劳模张重阳、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五一巾帼奖章获得者杨海波、全国劳模张秋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小青、广东省劳模陈晓懿等劳动模范受邀在实践劳动周期间开展系列讲座7场次。各位导师围绕工匠精神、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力量、劳动创新等主题,通过讲述全国劳模亲身经历,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劳动者用心筑梦、精益求精、敢于创新、刻苦攻坚、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线上线下累计吸引超过7.2万人次师生参加,并辐射到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华南师范大学牵头组团的6所高校。

通过面对面聆听劳模系列讲座,华师学子进一步领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在学生中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争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文学院成冉卉非常认同文学院副院长李金涛所言“以劳模讲座开启整个实践劳动周非常有意义”。她在全国劳模唐奇老师的讲座中感受到:通过劳动,人类创造历史,人类也要以劳动开创未来,大学生更是要在学习生活中体悟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的价值。

通过聆听郭帮兵老师讲述自己与工作伙伴为建设港珠澳大桥所付出的汗水与青春,我不仅对他们充满敬意,更深刻理解了劳模精神的意义,劳模精神正是从实干中所迸发出来的。”数学科学学院的邱嘉怡认为,这次讲座使她明白了美好的未来只有通过自己,通过不断地奋斗与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生命科学学院的张稷栋同学认为,“每个人不一定都成为劳模,但人人都能学习和践行劳模精神。劳模精神没有‘光环’的预期,更多的是职业的喜爱,发现的喜悦,劳动的乐趣,结果却实至名归。劳动最光荣!”。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郑家茹说道“通过张秋华的精彩讲座,我看到了新时代劳动者不仅仅是乐于劳动这么简单,还需要有过人的知识和技能、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不懈奋斗的毅力和决心。”她表示作为青年人,应该思考自己能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并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学习进步,不断磨炼自我,用实干把握青春梦想,用奋斗弘扬劳动精神。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孙亚澎体验到了,“敬业、专注、精益、创新,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为人的态度。从细节中打磨创新,脚踏实地,学习劳模精神,磨砺工匠本领,我们才能在实践中有所获益。”。

杨海波用自己几十年的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好工匠精神的实践者,工匠技艺的传播者,当好工匠梦想的激发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坐着不平凡的事。激发起我们师范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强烈共鸣。”行知书院/职业教育学院连海齐同学感言道。

历史文化学院黄蓓冰感言,“一个人的富裕不是富,共同富裕才是富”,她从陈晓懿书记十年如一日帮助村民脱困的经历中,深刻领悟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据悉,教务处还将围绕“听劳模故事,向劳模学习”“写身边人和事,挖掘身边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试论新时代劳动者的劳动创新”三个主题开展征文比赛活动,激励学生从感悟、实践与理论提升三个层面层层深入进行劳动教育与反思。

作者/通讯员:李霓虹 | 来源:教务处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