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直面百姓“蓝天期待”(图)

09.09.2014  08:49
          刘庆传


  青奥期间,南京等地的好空气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有报道称,今年8月,南京人比平时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的PM2.5。青奥过后,人们热切期待“蓝天白云”如故。

  回应好百姓的“蓝天期待”,事关重大。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南京青奥会取得巨大成功,社会好评远超预期。特别是,青奥期间,通过采取一些应急式污染管控措施,南京等地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治污举措对症有效,治污成果有目共睹。假如治污的成果能一直延续,百姓对“青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的回答就能更给力,公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就会更高;反之,如果好举措、好作风仅仅昙花一现,作用于一时,就难免惹来非议。

  当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城市还在建设当中。成长中的城市,不得不面对更多“成长的烦恼”。青奥的洁净空气得益于一些应急式污染管控措施的实施。比如,青奥期间,南京有近2000个工地停工,渣土车完全销声匿迹, 下转2版

  上接1版 可我们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决定了这些应急措施只能是临时性的。城市需要建设,工地不可能永远停工。在“蓝天期待”上,公众也需要客观理性,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科学看待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以良好心态面对“成长的烦恼”,不极端,不盲从。

  蓝天白云是最基本的民生期待。开着私家车却喝不到干净的水,衣食无忧可整日看不到蓝天,这是都市人最大的郁闷。尽管青奥期间许多治污措施是应急式的,但有些举措本身和蕴藏于其中的理念却完全可以转化为常态。比如,不管是污染企业,还是建设工地,都会产生污染、粉尘等负外部性,如果不加以监管,企业会把这种负外部性转嫁给社会。对政府来说,就是要通过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让企业的外部性内部化,大大抬高企业排污成本,使其自觉减少污染。试图让企业长期停工是不现实的,但推进强力治污,抬高企业排污成本,有效解决企业生产的负外部性问题却是可行而必要的。


  回应好市民的“蓝天期待”,当务之急是要积极作为,把青奥期间的应急式污染管控向“后青奥时代”的常态化污染治理转变。青奥期间,应急式污染管控能够奏效说明,蓝天白云也不是高不可攀,问题在于愿意付出什么代价、采取什么措施。以青奥标准推进治污,把蓝天白云作为施政的优先选择,敢于向污染亮剑,大大抬高企业排污的成本,蓝天白云就不是奢求。有消息称,9月7日,南京近2000家工地陆续复工,空气污染再度随之而来。“后青奥时代”能不能蓝天白云如故,如何防止空气污染“报复性反弹”,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