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时代责任 推进理论创新

22.05.2017  17:57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三个体现”内涵丰富,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深刻洞察。

一、坚持“三个体现”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

“三个体现”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要求,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确立了政治方向、服务宗旨和指导原则。纵观近代以来国家和民族的历次社会变革实践,能为社会前进提供理论先导和实践指引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必然是立足中国现实社会问题,融通古今中外,在批判与继承、选择与创新中凝炼升华,上升为能够深刻把握时代方向、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能够合理解答和系统阐释中国现实问题的思想精华。理论的活力在于创新,原创性本质就是创新,提升原创能力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足于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聚焦当前伟大变革中涌现的中国课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要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丰富中国理论,勇担时代责任,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坚持“三个体现”关键在于做到理论自觉、方法自觉

理论自觉,就是要守正出新、博采众长,创立植根中国的学术体系、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方法自觉,不仅是要在方法技术层面创新,更重要的是从认识论和实践论出发,以事实依据和逻辑依据,构建本土研究范式和推进研究技术创新。一要坚持正确导向。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研究导向。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坚持以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研究起点,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人民期盼,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掌握发展规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三要坚持兼容并蓄。立足放眼世界学术前沿、把握历史纵深等维度进行观察审视,广泛吸收、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拓宽研究视野与格局,在提高学术品质、学理厚度上下功夫,提升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标准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

三、高校要努力建成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镇、人才摇篮

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按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自身逻辑要求,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自成体系的教材体系、层次完整的人才体系,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有力支撑。在学科体系建设上,注重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形成优势明显的学科群;在教材体系建设上,突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其中,深植中国现实,融通古今中外,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材体系;在人才体系建设上,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学术骨干,一批品学兼优、学养扎实的学生人才。此外,要完善多出成果、多出精品的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培育新的理论生长点,催生新的思想和观念。

作者:黄兆团(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原文链接:

http://www.southcn.com/nfdaily/nis-soft/wwwroot/site1/nfrb/html/2017-05/21/content_7639985.htm

 

作者/通讯员:黄兆团 | 来源:南方日报 | 编辑:徐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