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创新的监管才能消除约租车乱象

12.11.2015  17:41

“这司机不帅,只给一颗星”、“尽管服务还行,但我就是这么任性,所以只给一颗星”……专车乘客这些任性的评价,影响到了公司对司机的考核,进而波及司机收入。据《广州日报》报道,连日来,东莞南城一家专车公司办公室内,两百多名专车司机要辞职。

憋屈司机与任性乘客的邂逅,让我们看到了“乘客中心主义”的另一面,不过,这并不说明以乘客评价倒逼司机改进服务错了,而是表明,经过市场初期狂飙增长,现在亟需肃清行业乱象,其中,专车司机与专车公司间的劳动关系需要规范,司机的劳动权益需要得到保障。

曾几何时,“每天开车3小时,月入过万元”的传言,曾吸引很多专职司机加入专车司机队伍,但大概到今年上半年,一些入行的司机发现收入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好。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专车平台和司机进入,僧多粥少必然加剧市场竞争,更为要命的是,专车公司对乘客和司机的补贴也越来越少,而且司机享受奖励或补贴要有附加条件,比如乘客好评率要达标等,而如何过滤明显无效的乘客评价,双方似乎并未明确约定,司机因此认为自身劳动权益未得到保障,愤而集体辞职,就顺理成章了。

除了司机劳动权益问题,乘客与司机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将约租车纳入合法监管迫在眉睫,但难题是如何监管,既要建立包容创新的宽松制度环境,让民众享受共享 经济 便利,又要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司机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1个月前,交通部关于出租车改革和约租车管理的两个意见稿公布,截至前天征求意见结束。各方对于约租车管理产生了激烈争论,其中有人认为,约租车对原来的出租车形成了不公平竞争,私家车加入约租车运营,加剧了城市道路拥堵,原有的公共交通资源闲置浪费,政府应该限制约租车数量、出台约租车指导价、明确约租车营运车辆报废年限等。

显然,上述陈旧思路和理念与“互联网+”、共享经济格格不入。是的,因传统出租车总量控制和运营权有偿使用,约租车与其竞争显然不太公平,但这恰恰是传统出租车管理需要改革的地方;是的,约租车需要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但监管不是一把掐死或限量限价,进而限制市场竞争,某种意义上讲,充分公平竞争才是最好的监管。

比如,保障专车司机与乘客安全方面,需要更多强调专车公司、劳务派遣公司的责任,营运车辆的 保险 费应由几方合理分摊;比如,在车辆性质方面,针对私家车司机开专车的情况,应该采取更灵活的车辆报废年限;比如,对于司机抱怨乘客任性的问题,双方应该少用僵硬的格式合同,而是签订更为详尽的合同,对考核条件、薪酬构成等作出约定。总之,包容创新、鼓励竞争、灵活监管,才能逐渐消除约租车行业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