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工头”东莞创业20年 半年合同50亿元

24.06.2014  17:53

  6月19日,东莞市江西商会会长滕鹰接受专访。(记者 王欢 摄)

    27岁在家乡当厂长,20年前怀揣1000元闯天下,现在企业半年合同达50亿元

    “北大毕业生猪肉卖得比别人好,我华工毕业生‘包工头’也可以做得比别人好

     一个“包工头”的千亿级企业集团梦想

    滕鹰快50岁了,他的集团公司正在向百亿级企业迈进,但他不认为自己已是成功者。这个充满奋斗精神,讲究哲学思维的江西籍企业家,做过国企厂长,当过私企副总,最终选择当一个“包工头”。过去的十几年,他带领公司立足东莞,四处开疆拓土。现在,他同时带领着东莞市江西商会,寻求另一种方式的奋进。

    谈经历

    从国企厂长到“包工头”其实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一个天之骄子,心中充满政治抱负,却在毕业13年后,选择做一个“包工头”,带着8万元去深圳淘金,到今天,他的企业半年可以有50亿元的合同。滕鹰说,这几十年,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东莞时报:你的企业主要是做建筑的,当初怎么会进入这个行业?

    滕鹰:这几十年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1982年我从江西到广州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读化工机械专业。但当时并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我当时的梦想是做一名政治家,为此读了许多名人传记,包括拿破仑传、毛泽东传和列宁传等等。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老家的一家橡胶厂上班,一干就是8年,27岁成为厂长。橡胶厂有几百人,是当地四大国有企业之一,但因为国有企业机制不灵活,所以效益不太好,企业一直举步维艰,甚至几个月发不出工资。当时就觉得做下去意义不大。

    东莞时报:那你就离开那里,来到广东吗?在国有企业里面做厂长,怎么说也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

    滕鹰:那个橡胶厂在当地确实是有些影响,当地政府也很重视,我的工程师也是破格提拔的,如果当时走政坛,从国有企业转到政府机构去,机会也还是有的。但那个时候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地,孔雀东南飞的风气很盛,而我的同学和老乡到了广东之后,都不断传来好消息,于是就在1994年,毅然决然带着1000元,来到广东。

    东莞时报:你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家里人没有反对吗?

    滕鹰:说实在的,肯定有纠结。当时我已经结婚了,孩子也有了,老婆是个老师,工作也很稳定。而我也在国企做了挺长一段时间,要抛弃那里的一些东西,还是有点不舍。但是,当我有南下广东的打算时,家里人都很支持我,包括我的父母,他们认为我还能干一些事情,不能这样老是窝在一个地方。有了他们的支持,我就没有再纠结。

    东莞时报:南下广东时,只带了1000元,当时又考虑怎么闯天下吗?

    滕鹰:第一站去了珠海。我一个同学在那里开了一个工厂,但是当时已濒临破产。我去做了他的副总经理,主管营销。后来这个企业发展还是不错的,从1994年到1999年,产值增长了10倍,我在这个公司起了半边天的作用。那时,一方面我觉得这个公司属于非常细分市场的一个小行业,感觉自己很难施展抱负,另一方面觉得自己还不错,就毅然决然开始自己创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到深圳做了建筑施工这一行,从做包工头开始,一步步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2002年,我派先遣队来到东莞,第二年就正式把自己的团队搬到东莞。因为当时东莞提出“一年一大步,五年见新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新城市建设,整个东莞的城建规模非常大,我们把握住了比较好的机会,承接了比较多的工程。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