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居民受惠政府不再包揽 深圳慈善超市向社会化转型

20.04.2016  20:26

  2004年,深圳开设首家慈善超市,至今已走过10余个年头。目前,全市共有9家慈善超市,通过政府拨款、公益金支持和社会捐赠等途径,购置米、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低价或免费发放给深圳低保困难家庭。

  去年9月,深圳首家慈善超市“变身”,由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深圳市广惠社区公益事业服务中心运营管理。今年,深圳市民政局将打造市慈善超市样板店,引导区级慈善超市向社会化转型,计划对全市现有8个区级慈善超市提供管理系统平台升级改造或加盟连锁经营,逐步实现慈善超市规模化,深圳慈善超市社会化改革由此拉开帷幕。

  ◎市场化运营强化造血

  据统计,10余年来,深圳市慈善超市累计低价出售及免费发放各类物资1000余万元,缓解了诸多困难家庭的压力。目前,深圳市民政局制订了深圳市“十三五”时期慈善超市建设发展规划,今年将着力打造市慈善超市样板店,引导区级慈善超市向社会化转型。

  据了解,在市慈善超市成立之初,已经完成工商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双重资质,具备了开展各类慈善活动和运营的基础。慈善超市托管后,完全由民办非企业(深圳市广惠社区公益事业服务中心)自主运营。改革后的慈善超市,将以社会化运营模式,开展常态化救助、常态化募捐、救急难应急响应和常态化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工作,建设高效慈善公益服务平台和网络。实现运营主体社会化,由社会组织或企业独立运营;资金物资来源多元化,更多依靠社会募集款物和企业支持;受益对象社会化,除低保困难家庭,服务对象逐步扩展至低保边缘家庭、临时困难家庭和普通居民群众;运营方式多样化,把公益与市场结合起来,运用市场化经营,如二手物品、公益产品义卖、商品销售附捐等,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目前,慈善超市正在以常态化募捐、常态化精准救助、捐物置换、慈善淘宝、企业联合定向捐赠、线上捐赠等一系列业务正常开展运营,以此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深圳市广惠社区公益事业服务中心理事长徐明波表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关注、支持并参与慈善超市活动。

  ◎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笔者在已实行了社会化托管运营的这家市级慈善超市看到,200多平方米的面积全部开放,像是一个常规的便利店。在超市一侧,堆放着大米和油,低保户专享8元10斤大米、5元1.5升油的价格。还有衣物、鞋子和棉被等日常用品,价格5元、10元、20元不等。

  但笔者也发现,当向市民询问“是否知晓附近有慈善超市”时,大多给出的答案是“不了解”或者“不知道”,有的市民甚至好奇地问笔者“还有这样的超市?”“它是干什么的?

  据了解,由于平时民政部门对慈善超市并没有大规模宣传,慈善超市的知名度、认知度和社会参与度并不高,以至于很多居民不知道当地慈善超市的存在。

  谈到目前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徐明波说,“由于我国至今尚未出台对于民众、单位捐赠财物享受一定优惠的政策,加上国家现有政策对民非企业承办(接)慈善超市运营税收上也没有减免优惠,这就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参与慈善捐赠的积极性。”他介绍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民众、单位向慈善超市赠物时,凭收据则可享受免税政策,这一举措就是为了鼓励民众行善。

  ◎社会运营聚“活水之源

  “社会组织或企业有经营人才和经验,可以运用市场规律去经营慈善超市,只有让他们来管理,才能推动慈善超市的运营,激活超市的造血功能。”深圳市社会捐助接收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张思全认为,在坚持公益理念的前提下,慈善超市要真正有生机,规模化、市场化运营是必须的。政府要加大投入监管和扶持政策力度,把慈善超市当作慈善事业来做,在企业和公益中寻求最佳的平衡点。根据慈善超市便民的特点,政府可以购买服务,把一些业务委托给慈善超市,一方面使慈善超市真正实现就近、便民和贴心,另一方面也大大节约了店面、管理等方面的成本。

  激活公众向善的热情是慈善超市的“活水之源”,但涉及到捐赠物品的来源、使用,利润的界定和控制,尤其是账本是否公开透明等问题,会直接影响民众参与公益的热情。徐明波介绍道,“我们的慈善超市严格界定运营的各项捐赠类项目,每个项目从立项到结项,财务科目将收入按照立项要求区分出捐款(物)、运营成本,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确保每个项目独立核算、独立审计,政府部门、公众可随时对每个项目进行监督。

据了解,慈善超市即将启动“互联网+慈善墙”以及APP慈善捐赠平台。“前阵子,深圳的一家读书会在南山南海立交桥下设置‘城爱墙’,鼓励市民将家里闲置的衣鞋和书籍拿出来赠送给有需要的人,引得社会一片点赞。民政部门要主导,让社会组织来参与。运作好慈善超市,提升慈善的意识氛围,与民间捐赠对接,吸引各界民众加入等,离不开完善的运作机制,也需要有系统化的政策和支持。新慈善法的出台,将更加明确政府公共服务与慈善的关系,推动慈善超市建设发展。”张思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