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行政化”才能避免 行业协会成“收钱协会”

30.06.2014  12:23

  堂吉伟德

  6月26日,新华社援引审计报告报道,因违规提供医生通讯录、为企业提供“荣誉”、明码标价卖奖牌等,多家行业协会被“点名”。 报告指出,一些中央部门主管的社会组织和所属单位依托行政资源不当牟利,一些行业协会成了“收钱协会”,至2013年底,国家卫计委、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13个部门主管的96家行业协会违规收入达到了近30亿元。

  长期以来,不少行业协会依靠政府背景,强迫企业掏钱买服务。部门当靠山,协会冲前面,协会的一切收费都成了部门福利的一个通道,各种公款吃喝、旅游以及种种不能摆上台面的支出,都会通过这条途径消化。在这种情况下,不但现有既得者因此获益,权力的映射者和附带者也因此得利。相关方面尽管有对协会行政隶属关系的剥离以及数轮“小金库”的治理,但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此次审计公布的情况,不过是行业协会乱象的一角。行业协会之所以如此牛逼,关键还在于其对于权力的依附,使自己具有了极强的行政力。为此,协会“去行政化”迫在眉睫,使其与行政机关脱钩已成当务之急。真正的行业协会,应该是独立的、纯粹的社会组织,由行业会员自己选评出的领导层,同时财务独立。比如行业协会的机构、人事、资产、财务、业务等应一律与行政主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分开,保持人财物的充分独立和自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自我监督。因而,行业协会去行政化就成了必然选择。然而,这仅是规范行业行为的一个方面。如何减少行政权力对协会运作的影响,避免“泛权力腐败”仍需从约束权力入手,否则形式上的关联剥离之后,实质上的利益输送和暗通沟渠还在,那么去行政化之路并不彻底。

  行业协会成“收钱协会”乱象日久,去行政化早成共识,何以未治而乱。究其根本,还在于权力运行没有受到约束,未能通过透明的权力监督,将权力真正“关进笼子”。当务之急,除了形式和架构上的去行政化外,更重要的是要保障协会运行的自治化,既要防止权力的渗透,又要避免其向权力的靠拢,砍断彼此之间的利益输送,去行政化才会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