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民调:年轻人“啃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4.12.2014  10:03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对北上广民调显示,年轻人和父母辈对“啃老”看法不一

  文/羊城晚报记者 褚韵 通讯员 吴晓君

  “觉得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去留学,结果出国留学回来还是继续当‘海待’”“以后搞不好就是老年人上班,年轻人遛弯”……近年来,年轻人靠父母养的“啃老”现象引起社会关注。对此,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于2014年9月对北上广三大城市进行了专项民调,电话随机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共1500位市民。结果发现,过半数年轻人认为“啃老”的主因是谋生能力差的表现,而父母辈的心态则相当“复杂”。

  认定

  对四种行为有高度共识

  报告显示,对于什么是“啃老”行为民众有着高度一致的看法。有四种行为被过半受访者认定是“啃老”。

  其中,“不工作仍由父母养”,毋庸置疑被最多受访者认为是“啃老”行为,比例高达88%;其次,对“工作、结婚后仍跟父母住,但不给生活费”、“买房、买车、结婚等大开销靠父母”,认为是“啃老”行为的人也达到六成以上,还有过半数人认为“让父母带孩子不给钱”也是“啃老”行为。

  “经常去看看老人是好事,可是一去到就什么也不做,只等着吃饭,实在说不上是真孝顺。”白领小胡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月收入也仅有3000多元,但其中有近半数交给了父母作为日常开支。

  原因

  青年与父母有分歧

  相比起对何为“啃老”的共识,对于其发生的原因在年轻人和父母辈之间却有不同认知。

  特别是对“年轻人‘啃老’是谋生能力差的表现”这种说法,受访的19至30岁的年轻人中超过半数表示认同,而父母辈中持认同及不认同看法的人相当,总体心态较为“矛盾”。同时,近六成年轻民众不认同收入低、生活成本高是年轻人“啃老”的理由,但父母辈中仍然是认同与不认同者基本持平。

  “年轻人会感受到‘啃老’的社会压力,对一些人来说这也是一种自我激励的动力,即便是在‘啃老’也会反思下一步的计划,担心会被同龄人认为‘能力差’。但父母的心态可能比较复杂,一方面80后、90后独生子女居多,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像过去,有些家长不希望孩子太过辛苦,但又担心孩子不能够适应社会竞争。”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余女士告诉记者,近年来年轻人“火速离职”的情况并不少见,以往在职业过渡期间往往需要“啃老”,但现在更多的人会提前做好规划。

  “特别是在北上广打拼的外地年轻人,现在他们比以前会更有想法,职业过渡也较为顺畅。”不过余女士也认为,这导致一些职场新人在职业选择中“瞻前顾后”,难以真正沉下心来吃苦做事。“收入问题并不构成‘啃老’的主要原因,因为刚入职年轻人的收入其实都差不多,关键是要看你有什么样的人生计划。”有年轻受访者称,自己接触到的“啃老族”并非全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但有的人就是“得过且过”,不愿意通过个人努力而寻求突破,或者认为“这种几率太低了”。

  态度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年轻人还是父母辈中,调查中都有1/3的人认为“为了子女过得好,父母愿意让子女‘啃老’”。由此可见,在不少人看来,年轻人“啃老”现象存在似乎有“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因素。

  “我觉得如果孩子有想法,在能力范围内提供支持和鼓励是正常的,年轻人需要好的平台和空间,才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就当是投资了。”在找到某投资公司的工作前,刘女士的儿子曾在家“”了半年多,其间虽然依赖家里的开支,但同时他也通过考试并调整了自我状态,最终获得了心仪的工作。

  不过也有年轻人担心,“啃老”会养成习惯,最终还可能导致与社会脱节。“我觉得如果不是继续深造,成年后单纯靠家里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一年,否则整个人可能就没有工作动力了。”有“啃老”经历的事业单位职员小谢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