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北塘红军小学张电昌:“让山里学生也能学好英语”
北塘红军小学校长张电昌给学生上语文课。(吴腾江 摄)
●本报记者 李艳良
特约记者 丘佳纳
1981年10月,张电昌回到家乡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成为北塘红军小学(原西河镇北塘深造小学)的语文老师。30多年来,他扎根山区坚守岗位教书育人,同时十几年如一日地全力支持“北塘计划”在大埔举办,提高山区孩子的英语水平。
张电昌的父亲原为西河中学校长,有着30多年教龄。受父亲的影响,张电昌也踏上了教书育人的人生道路。上世纪80年代末,不少老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转行经商,但张电昌始终没有动摇。
现在,张电昌担任西河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兼北塘红军小学校长。“看到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慢慢成长,是个让我很有成就感的过程。”张电昌说。
日前,记者走进北塘红军小学看到,操场宽敞平坦,食堂干净整洁,草木郁郁葱葱,教室里老师正在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教学设备丝毫不落后于城区小学。近几年,为改善山区学校的教学条件,张电昌协助村委联系发动社会慈善机构和热心人士筹资近40万元,补充了部分基建资金,修建了校道、配套了教学办公用具;争取广东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捐赠图书2000册总价值7万多元,设立岭南书屋,筹集奖教奖学资金7万多元。同时,他经常利用校会向师生弘扬红军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将红军精神的传承与教学相结合,把学校办成红色教育基地和道德教育基地。
张电昌还有一重特殊身份——“辅德堂”后人、“北塘计划”的支持者。1910年,张电昌的曾祖父张韶光依照张弼士故居“光禄第”的建设图纸建“辅德堂”。1998年,张电昌的叔叔、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院士张明经和堂妹张衍琳回到“辅德堂”寻根。见山区英语教学水平落后,张衍琳提议组织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学生到家乡开展英语义教活动,“北塘计划”就此诞生。2000年,张衍琳带着5名英国学生,会同6名中山大学学生组成志愿支教老师队伍,来到北塘村开展首届“北塘计划”中英联合夏令营。
“2009年以前,英语夏令营没有任何经费,我们全家就在辅德堂给他们收拾住处,义务帮他们打扫卫生、烧热水、组织学生上课。”张电昌说。十几年来,他放弃暑假休息、出游的机会,为支教老师做好相应的筹资、协调、管理工作,还担负了几百名夏令营学生的安全责任。至今年,“北塘计划”英语夏令营已成功举办15期,5000多人次免费参加了学习。“北塘计划”激发了当地学生学英语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近五年来,北塘红军小学学生的英语考试平均分约95分,位于全县前列。
“坚持这么多年,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尽我所能,让山里的学生也能学好英语。”张电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