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科学家研究北极熊基因 对破解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10.10.2014  18:23


   中国新闻社广州10月9日电 (许青青 许颖 卢庆雷) 憨态可掬的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体内脂肪占据了约25%的体重。但它们却很少得心血管疾病,这是什么原因呢?记者9日从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获悉,该校的一项对北极熊基因的研究,将对人类对抗肥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8月份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中国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相当于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心血管病患者。而肥胖超重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我们利用群体基因组方法分析了89个北极熊和棕熊的完整基因组,揭示了两物种大概在47.9-34.3万年前分化”,该项研究第一作者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刘石平介绍,研究还发现相对于棕熊,北极 熊有些基因受到了强的正选择进化,在受到最强正选择效应的16个基因中,有9个基因与脂肪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暗示北极熊的脂肪酸代谢方式和心血管系统 可能发生了重要的几乎重组的变化。

  其中一个受到最强正选择的基因——载脂蛋白B——编码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主要脂蛋白组分,载脂蛋白B的功能性突变可能可以解释北极熊是如何应对血液中高水平LDL。LDL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坏胆固醇”,它粘度较大,易粘附在血管壁上,致人血管硬化。高水平LDL与人类高风险心脏疾病有关。

  刘石平表示,人们未来可以从北极熊的适应性变化吸取灵感,也许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或者相关医学的手段对特定基因(APOB等与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进行“人工精确改造”,导入心血管疾病相关病人体内,从而从源头解决。

  记者获悉,这篇名为“Population Genomics Reveal Recent Speciation and Rapid Evolutionary Adaptation in Polar Bears”(《群体分析揭示北极熊更近的物种形成时间和快速的适应性进化》)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日前已在Cell(《细胞》)上以封面故事公开发表。